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新社雄安10月22日电 (裴国荣 韩冰)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正式落成,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鸿鹄技术验证星)完成生产下线。

  其核心研制任务聚焦“白泽”高性能星载计算机、“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阳翼、“金乌”新一代霍尔电推进系统三大关键技术创新点,分别破解“算力瓶颈”“能源约束”“动力效率”难题,推动通信卫星向“高通量、长寿命、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中国卫星星座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内的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此次投产启用的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位于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是雄安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卫星制造厂房,专注于卫星的中试验证与批量生产。

  “雄安一号”在雄安新区完成生产下线,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从“0到1”的跨越,能够进一步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

  目前,空天信息产业作为雄安新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汇集了中国星网总部、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在行业中极具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完)

【编辑:史词】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Z3tOs"></kbd><del id="ofFjM"></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NABasRG"></b>
  • 专题|织牢“保障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湖南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纪实
  • 千年不倒,豪宅碉楼文章中国国家地理网
  • �
查看更多

《水果派解说118期在线》

发布时间:2025-10-23 05:32:00 境外直播APP 来自湖南

马来西亚泰国将签四备忘录加强能源和数字经济合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意见》要求,要强化专业支撑,推动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团体开展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理论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并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业务培训重要内容。多个省市教育局已下令学校对师生基础疾病、新冠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有的地方则要求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动态储备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恰尔肯德邦是印度最贫穷、污染最严重的邦,煤炭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974117
举报
热点推荐
  • 静乐万余群众竞猜税收法治灯谜

    2025-10-23 05:32:00

  • 体验广汽本田型格1.5T思域劲敌182马力6MT

    2025-10-23 05:32:00

  • 单日入境破7万人次,澳门贺岁欢乐喜庆人气旺

    2025-10-23 05:32:00

  • 【春风送岗位就业暖人心】长治:启动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活动

    2025-10-23 05:32:00

  • 鲁能城5周年庆再掀消费热潮

    2025-10-23 05:32:00

  • 2023最火红色,家居跟着搭配就对了

    2025-10-23 05:32:00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