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新社雄安10月22日电 (裴国荣 韩冰)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正式落成,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鸿鹄技术验证星)完成生产下线。

  其核心研制任务聚焦“白泽”高性能星载计算机、“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阳翼、“金乌”新一代霍尔电推进系统三大关键技术创新点,分别破解“算力瓶颈”“能源约束”“动力效率”难题,推动通信卫星向“高通量、长寿命、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中国卫星星座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内的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此次投产启用的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位于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是雄安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卫星制造厂房,专注于卫星的中试验证与批量生产。

  “雄安一号”在雄安新区完成生产下线,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从“0到1”的跨越,能够进一步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

  目前,空天信息产业作为雄安新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汇集了中国星网总部、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在行业中极具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完)

【编辑:史词】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Dl505"></kbd><del id="FQjd5e"></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Y703KQvB"></b>
  • 金陵科技学院支部举行民企会员座谈会
  • 践行“六个坚持”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
  • �
查看更多

《平冈里枝子憧憬兄嫁》

发布时间:2025-10-24 13:16:02 柚子直播下载 来自湖南

今日辟谣(2023年2月9日)印度防务新闻网站指出,雷达吸波材料在国防产品制造方面作用关键,其能够降低军事装备(飞机、船舶和车辆)被雷达发现的概率或者对雷达隐身,可用于保护通信中心、发电厂和军事基地等关键基础设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国品牌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推动我国从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我已阅读并知晓上述条款开始留言(5)开始留言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5409893
举报
热点推荐
  • 如何在小行星上建造太空城市

    2025-10-24 13:16:02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奋力夺取开门红丨投资超60亿元的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在沈阳大连等五市集中开工——海陆共进“风光”可期

    2025-10-24 13:16:02

  • 加防长:已向乌克兰运送首辆“豹2”坦克

    2025-10-24 13:16:02

  • 蚌埠: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

    2025-10-24 13:16:02

  • 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幼小动态

    2025-10-24 13:16:02

  • 中央网信办举办第五期“网信青年课堂”活动

    2025-10-24 13:16:02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