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新社雄安10月22日电 (裴国荣 韩冰)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正式落成,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鸿鹄技术验证星)完成生产下线。

  其核心研制任务聚焦“白泽”高性能星载计算机、“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阳翼、“金乌”新一代霍尔电推进系统三大关键技术创新点,分别破解“算力瓶颈”“能源约束”“动力效率”难题,推动通信卫星向“高通量、长寿命、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中国卫星星座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内的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此次投产启用的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位于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是雄安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卫星制造厂房,专注于卫星的中试验证与批量生产。

  “雄安一号”在雄安新区完成生产下线,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从“0到1”的跨越,能够进一步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

  目前,空天信息产业作为雄安新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汇集了中国星网总部、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在行业中极具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完)

【编辑:史词】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sNFsLfyg"></kbd><del id="516Od"></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2TdgV4D"></b>
  • �
  • 中国航天科工一院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落户重庆
  • 《济公之降龙降世》在线观看
查看更多

《秋霰纶理》

发布时间:2025-10-24 13:41:42 麻豆青苹果乐园 来自湖南

国家知识产权局:力争年底实现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创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考古遗址公园注入蓬勃生机。我相信,未来中国开展国际太空合作的能力将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险探索取得积极进展。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819997
举报
热点推荐
  • 人民网三评&quot;种草笔记&quot;之三:要杜绝带货变&quot;带祸&quot;

    2025-10-24 13:41:42

  • 全球连线丨冬奥公益大讲堂:冰雪运动的朝阳(上)

    2025-10-24 13:41:42

  •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2025-10-24 13:41:42

  • 人民网记者遍神州—湖北

    2025-10-24 13:41:42

  • 持续推进核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2025-10-24 13:41:42

  • 2022全国公益广告大赛正式启动

    2025-10-24 13:41:42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