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色防屏避人口》
为期两天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继续在北京大学举行,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抗战和台湾光复的历史。出席研讨会的台湾历史学者,呼吁两岸加强史料共享和交流合作,铭记共同的抗战历史。
研讨会上,台湾历史学者吕芳上以“苦难”“离散”“重生”为关键词,讲述了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创。吕芳上还分享了台湾同胞奔赴大陆参加抗战的历史,呼吁两岸就抗战史研究加强史料共享和交流合作,让历史自己说话。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吕芳上:一方面是台湾义勇军,是李友邦主持的,还有一部分是台湾革命同盟会。他们努力奔走,代表台湾在抗战时期并没有缺席,所以现在说抗战跟台湾没有关系完全说不通。第二个是台湾光复这个用词,最近几年发生了争执。“终战”是日本人的用词,不恰当。看一看过去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这个才有意义。
本次研讨会有近20位台湾学者参加。聚焦台湾民众的抗日运动、回顾台湾光复的历史,与会台湾学者表示,台湾光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记忆,值得纪念与铭记。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刘维开:我们是学历史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实事求是。我们从历史材料上面可以看到,整个台湾光复,就是一个历史事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他们可能不知道过去,这个是目前我们非常忧心的部分。我们在做这些相关的研究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唤起一种历史的记忆。
台湾历史学者 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 戚嘉林:事实上,130年前是日本人侵占、侵略,占据了台湾。80年前我们收复了台湾。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收复台湾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结果。没有抗日战争胜利,就没有台湾光复。我们透过这样的历史回归真相,让台湾、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是如何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 【编辑:李岩】
有理念,更有行动。《如色防屏避人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