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

  中新网西宁11月4日电 (李江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青海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剑4日向媒体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林草专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该省在国土绿化及“三北”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

图为青海海南州治沙现场。李江宁 摄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40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建设任务。2021年—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

  田剑介绍,青海省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构建起科技支撑与区域协同的治沙新格局。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介绍,青海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已构建起从工程实施到后期管护的全链条增收机制,确保民众持续受益,“今年在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实施的生态项目中,已吸纳近4万名农牧民参与,发放劳务报酬逾3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让民众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在柴达木、共和盆地等沙区,林草部门着力推动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规模化种植的沙棘、枸杞、肉苁蓉等经济作物正形成富民产业。民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纯参与造林到分享产业红利的转变。

  为确保生态成果与民众收益的可持续性,青海还着力完善后期管护体系。工程建成后,优先聘用当地民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并提供稳定岗位。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本地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其承接工程的后期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参与民众从季节性的“植树工”向稳定的“管护员”和“经营者”转型,从而端上长久的“生态饭碗”。(完)

【编辑:付子豪】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B15UcB"></kbd><del id="PHGiCUk"></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TqSRUcqD"></b>
  •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br“去大胆探索”
  • 越南媒体:对阵中国队拿分不难3分并非遥不可及
  • 新式茶饮快速崛起:单日卖出30万杯,市场规模超千亿
查看更多

《丨一片级》

发布时间:2025-11-05 04:50:06 麻豆视传媒温芮欣 来自湖南

国合署负责人会见土耳其、叙利亚驻华大使,通报紧急援助举措“六个必须坚持”彰显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凝练。这两种说法,是双方忘了“对嘴”,还是剧本仍未写好,只好各唱各的调?邱太三的态度看似积极,但拿疫情为由阻挡,却是刻意推托。此外,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615595
举报
热点推荐
  • 班组天地&#32;&#32;凌晨3时,干灰班班长的手机响了

    2025-11-05 04:50:06

  • 唐县举办首届“最美唐县人”颁奖典礼

    2025-11-05 04:50:06

  • 湖南乡村文化旅游节即将在汝城启幕

    2025-11-05 04:50:06

  • 胡澍的专栏作者中国国家地理网

    2025-11-05 04:50:06

  • 河南:2022年改造老旧小区38.94万户

    2025-11-05 04:50:06

  • 华东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助力春节期间风光新能源全额消纳

    2025-11-05 04:50:0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