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

  中新网西宁11月4日电 (李江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青海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剑4日向媒体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林草专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该省在国土绿化及“三北”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

图为青海海南州治沙现场。李江宁 摄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40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建设任务。2021年—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

  田剑介绍,青海省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构建起科技支撑与区域协同的治沙新格局。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介绍,青海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已构建起从工程实施到后期管护的全链条增收机制,确保民众持续受益,“今年在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实施的生态项目中,已吸纳近4万名农牧民参与,发放劳务报酬逾3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让民众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在柴达木、共和盆地等沙区,林草部门着力推动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规模化种植的沙棘、枸杞、肉苁蓉等经济作物正形成富民产业。民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纯参与造林到分享产业红利的转变。

  为确保生态成果与民众收益的可持续性,青海还着力完善后期管护体系。工程建成后,优先聘用当地民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并提供稳定岗位。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本地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其承接工程的后期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参与民众从季节性的“植树工”向稳定的“管护员”和“经营者”转型,从而端上长久的“生态饭碗”。(完)

【编辑:付子豪】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OGYyqDfL"></kbd><del id="BOvO43V"></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7VgnD9qv"></b>
  • 肥西践行新理念,建功新时代
  • 权威发布-北京冬奥会
  • 新华网——青秀区网站
查看更多

《色…爽…一进》

发布时间:2025-11-04 23:32:32 香港最新内射视频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来自湖南

夏立言访陆,大陆台胞:盼恢复更多交流,益助民生福祉  不远处,三台压路机正缓缓驶来,大压路机平整道路中间,两台小压路机分别压实两侧。我们将支持乌克兰一步步走向我们欧盟。  “战争行为”  赫什在文中写道,美国海军曾建议用潜艇直接攻击输气管道,空军讨论过投掷延迟引信炸弹的方案,中情局则强调行动必须隐蔽。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675112
举报
热点推荐
  • 淮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新通告!逾期将暂停发放!

    2025-11-04 23:32:32

  •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2025-11-04 23:32:32

  • 英超:曼城拿下德比阿森纳跃居第四

    2025-11-04 23:32:32

  •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新校区启用仪式举行中安在线马鞍山频道马鞍山新闻书记报道集

    2025-11-04 23:32:32

  • 美调整军力部署,争夺亚太地区制海权

    2025-11-04 23:32:32

  • 中国救援队赴土耳其实施国际救援

    2025-11-04 23:32:32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