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

  中新网西宁11月4日电 (李江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青海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剑4日向媒体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林草专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该省在国土绿化及“三北”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

图为青海海南州治沙现场。李江宁 摄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40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建设任务。2021年—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

  田剑介绍,青海省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构建起科技支撑与区域协同的治沙新格局。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介绍,青海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已构建起从工程实施到后期管护的全链条增收机制,确保民众持续受益,“今年在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实施的生态项目中,已吸纳近4万名农牧民参与,发放劳务报酬逾3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让民众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在柴达木、共和盆地等沙区,林草部门着力推动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规模化种植的沙棘、枸杞、肉苁蓉等经济作物正形成富民产业。民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纯参与造林到分享产业红利的转变。

  为确保生态成果与民众收益的可持续性,青海还着力完善后期管护体系。工程建成后,优先聘用当地民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并提供稳定岗位。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本地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其承接工程的后期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参与民众从季节性的“植树工”向稳定的“管护员”和“经营者”转型,从而端上长久的“生态饭碗”。(完)

【编辑:付子豪】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3RKqVrm"></kbd><del id="KsmtumP"></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LEfBwhTs"></b>
  • A股首份2022年年报出炉
  • 赵薇斥资1.2亿为女儿买学区房王菲帮引荐
  • 测试比亚迪海豚6.9秒破百的电动小钢炮
查看更多

《韩宝贝5号房bj》

发布时间:2025-11-05 03:22:12 wankz处女动漫 来自湖南

第三十二届(2021年度)新疆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公告两市周三成交量8048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如帖文已删除,用户可在“个人信息”页中查看“退稿箱”。北向资金又回来了:全天净买入121亿元在连续4个交易日净卖出后,北向资金今天出现回流,全天净买入121亿元。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6830729
举报
热点推荐
  • 重庆黔江:“春雷行动”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2025-11-05 03:22:12

  • 消费维权简报(2022年12月11日

    2025-11-05 03:22:12

  • 全球破冰船,哪家实力强?

    2025-11-05 03:22:12

  • 上海继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2025-11-05 03:22:12

  • 2010年龄段女足精英球员训练营在苏州开营

    2025-11-05 03:22:12

  • 开局之年“第一课”系列策划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这样深入阐述

    2025-11-05 03:22:12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