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

  中新网西宁11月4日电 (李江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青海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剑4日向媒体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林草专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该省在国土绿化及“三北”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

图为青海海南州治沙现场。李江宁 摄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40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建设任务。2021年—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

  田剑介绍,青海省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构建起科技支撑与区域协同的治沙新格局。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介绍,青海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已构建起从工程实施到后期管护的全链条增收机制,确保民众持续受益,“今年在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实施的生态项目中,已吸纳近4万名农牧民参与,发放劳务报酬逾3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让民众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在柴达木、共和盆地等沙区,林草部门着力推动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规模化种植的沙棘、枸杞、肉苁蓉等经济作物正形成富民产业。民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纯参与造林到分享产业红利的转变。

  为确保生态成果与民众收益的可持续性,青海还着力完善后期管护体系。工程建成后,优先聘用当地民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并提供稳定岗位。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本地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其承接工程的后期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参与民众从季节性的“植树工”向稳定的“管护员”和“经营者”转型,从而端上长久的“生态饭碗”。(完)

【编辑:付子豪】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LGd8uPQG"></kbd><del id="oNXlMhCO"></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oNrjBW"></b>
  • 安徽出台“17条”鼓励社会资本“进山入林”
  • 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号召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
  • 广西桂林网信办2021年依法处罚80余个微信公众号
查看更多

《年轻的小婊3韩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发布时间:2025-11-05 02:36:59 xfb10cc官网 来自湖南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原办公室主任肖文祥被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小三通常态化运行后仍设有诸多限制的提问,作出上述回应。”智能制造群组生产二部运营部负责人王波说。”张正林说,在大棚内进行蔬菜、水稻轮作是当地探索增加粮食生产面积的做法,不仅能实现粮食增产,还能改善耕地质量、减少病虫害、提升蔬菜品质。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430989
举报
热点推荐
  • 夏日潜游马来西亚诗巴丹深入梦幻蓝色海底

    2025-11-05 02:36:59

  • 直播砍价套路深,虚情假意的表演该下课了

    2025-11-05 02:36:59

  • 清廉自贸港你我共行动

    2025-11-05 02:36:59

  • 中国游客普吉岛旅游遭袭涉事旅行社被吊销执照

    2025-11-05 02:36:59

  • “动”起来的中国绘就昂扬奋进时代画卷

    2025-11-05 02:36:59

  • 太原市全面启动春耕备耕生产

    2025-11-05 02:36:59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