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

  中新网西宁11月4日电 (李江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青海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剑4日向媒体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林草专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该省在国土绿化及“三北”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

图为青海海南州治沙现场。李江宁 摄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40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建设任务。2021年—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

  田剑介绍,青海省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构建起科技支撑与区域协同的治沙新格局。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介绍,青海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已构建起从工程实施到后期管护的全链条增收机制,确保民众持续受益,“今年在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实施的生态项目中,已吸纳近4万名农牧民参与,发放劳务报酬逾3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让民众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在柴达木、共和盆地等沙区,林草部门着力推动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规模化种植的沙棘、枸杞、肉苁蓉等经济作物正形成富民产业。民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纯参与造林到分享产业红利的转变。

  为确保生态成果与民众收益的可持续性,青海还着力完善后期管护体系。工程建成后,优先聘用当地民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并提供稳定岗位。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本地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其承接工程的后期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参与民众从季节性的“植树工”向稳定的“管护员”和“经营者”转型,从而端上长久的“生态饭碗”。(完)

【编辑:付子豪】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dn3sDjXg"></kbd><del id="lKbxb"></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VT92D"></b>
  • 人民日报看青海:湿地面积有效扩大、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
  • 种业振兴吉林在行动--吉林频道--人民网
  • 莲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莲都分局
查看更多

《wangzhese》

发布时间:2025-11-05 09:51:16 开车视频疼痛有声音视频免费动漫 来自湖南

山西省法院3个集体8名个人荣获最高法表彰此时入场,无论是餐饮商户资源还是用户的争夺,都将是一场耗费战。“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商品或者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第四条第一款)。同时,李某认为,华泰证券作为托管人,在明知案涉基金并非首次募集的情况下,向乾元泰和提供基金账户,未尽到托管人义务。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470143
举报
热点推荐
  • 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2025-11-05 09:51:16

  • 立法创新助力实现“幼有善育”

    2025-11-05 09:51:16

  • 澳门迎来疫情以来首批内地旅行团

    2025-11-05 09:51:16

  • 开年签约第一单东方基因项目落户哈尔滨市平房区(哈经开区)

    2025-11-05 09:51:16

  • 学生动起来操场热起来

    2025-11-05 09:51:16

  • 军演乌龙、公器私用德国女防长下台倒计时?

    2025-11-05 09:51:1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