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作者 经晓佳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宋陵永泰陵,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不远处,文臣武将造型的石像生静立,与现代农机遥相呼应。这幅跨越时空的景象,正是此前因“石像生守望麦田”而“走红”的宋陵秋收场景。

  宋陵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葬着北宋时期除徽钦二帝外的七位皇帝,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

  历经千年,该陵区仍保存着1027件各类石刻,其中石像生与现代农耕共生的独特场景,已成为热门打卡点。

  春赏菜花、夏观麦浪、秋览高粱、冬品雪景……近年来,现代农耕在千年宋陵上“塑造”出四季皆景的景观,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其中,摄影爱好者张珍是这一景观的忠实记录者。在她看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正是宋陵的魅力所在。

11月3日,收割机在永泰陵收玉米。罗琳 摄

  事实上,石刻保护需因地制宜。对永泰陵等“田野类”陵区,最大程度保留原始风貌才是科学保护。

  巩义市文物局局长朱星理7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2021年12月,巩义市出台《宋陵保护管理办法》,对八座皇陵实施分类保护:永昭陵进行原址复建,永厚陵打造为文化遗址公园,永裕陵、永泰陵则注重保留历史环境与农耕景观。

  为统筹文物保护和农业生产,2021年宋陵周边3160亩耕地统一流转,由巩义市供销合作社经营。当地结合农时调整作物种植,减少耕作对文物的扰动,同时让文物与土地、农事紧密结合,将宋陵的“活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

  今年10月,永裕陵、永泰陵的高粱成熟季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当地适时开通“青纱帐里看宋陵”公交专线,并配备专业讲解员。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反映出民众旅游审美从‘视觉观光’向‘身心沉浸’的转变。”谈及宋陵四季“走红”,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认为,宋陵借麦浪、菜花等元素,将皇家陵寝的宏大叙事融进百姓生活,实现文化下沉。

  在上官同君看来,宋陵四季要想“一直红”,还需在内容上深挖礼制、民俗故事,构建“宋陵故事IP体系”;在体验上结合农事开发沉浸式活动,运用科技让参观者变为“剧中人”;在业态上推动文创、研学、民宿等融合发展,构建“文旅+”生态圈。(完)

【编辑:刘欢】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C0YQ7RB"></kbd><del id="RhMPkU"></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VNbvRt"></b>
  • “美联储传声筒”:2月降档升息几无悬念终端利率将成关键议题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查看更多

《小蝌蚪污软件》

发布时间:2025-11-08 01:47:54 樱花直播平台app下载 来自湖南

东至: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靶心”做实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安在线池州频道东 至流媒体平台为电影发展提供新动能尽管中国电影票房迎来复苏,但电影产业的萧条景象仍在世界各地上演。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市面上将会有越来越多不同形式的机器人企业和机器人产品涌现,我国机器人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责编:尹深、曲源)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9381316
举报
热点推荐
  • 首届国巢文化旅游月暨国巢IP峰会即将开启

    2025-11-08 01:47:54

  • 乌俄双方完成新一轮在押人员交换116名乌方人员返回境内

    2025-11-08 01:47:54

  • 上海听力残疾人驾考拉开帷幕驾考体检正式启动

    2025-11-08 01:47:54

  • 江苏常州:加装电梯加速度幸福生活再提升

    2025-11-08 01:47:54

  • 辽宁省大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郝宏军被查

    2025-11-08 01:47:54

  • 新媒评述:台南光电乱象暴露官商黑勾结丑态

    2025-11-08 01:47:54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