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作者 经晓佳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宋陵永泰陵,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不远处,文臣武将造型的石像生静立,与现代农机遥相呼应。这幅跨越时空的景象,正是此前因“石像生守望麦田”而“走红”的宋陵秋收场景。

  宋陵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葬着北宋时期除徽钦二帝外的七位皇帝,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

  历经千年,该陵区仍保存着1027件各类石刻,其中石像生与现代农耕共生的独特场景,已成为热门打卡点。

  春赏菜花、夏观麦浪、秋览高粱、冬品雪景……近年来,现代农耕在千年宋陵上“塑造”出四季皆景的景观,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其中,摄影爱好者张珍是这一景观的忠实记录者。在她看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正是宋陵的魅力所在。

11月3日,收割机在永泰陵收玉米。罗琳 摄

  事实上,石刻保护需因地制宜。对永泰陵等“田野类”陵区,最大程度保留原始风貌才是科学保护。

  巩义市文物局局长朱星理7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2021年12月,巩义市出台《宋陵保护管理办法》,对八座皇陵实施分类保护:永昭陵进行原址复建,永厚陵打造为文化遗址公园,永裕陵、永泰陵则注重保留历史环境与农耕景观。

  为统筹文物保护和农业生产,2021年宋陵周边3160亩耕地统一流转,由巩义市供销合作社经营。当地结合农时调整作物种植,减少耕作对文物的扰动,同时让文物与土地、农事紧密结合,将宋陵的“活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

  今年10月,永裕陵、永泰陵的高粱成熟季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当地适时开通“青纱帐里看宋陵”公交专线,并配备专业讲解员。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反映出民众旅游审美从‘视觉观光’向‘身心沉浸’的转变。”谈及宋陵四季“走红”,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认为,宋陵借麦浪、菜花等元素,将皇家陵寝的宏大叙事融进百姓生活,实现文化下沉。

  在上官同君看来,宋陵四季要想“一直红”,还需在内容上深挖礼制、民俗故事,构建“宋陵故事IP体系”;在体验上结合农事开发沉浸式活动,运用科技让参观者变为“剧中人”;在业态上推动文创、研学、民宿等融合发展,构建“文旅+”生态圈。(完)

【编辑:刘欢】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bfdJjS"></kbd><del id="ZJ6T5"></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xwdS3a1"></b>
  • 有回音留言被采纳!新疆明确政策:静态管理期间滞留车辆停车费减免
  • 推动统计监督更好发挥职能作用
  • 山东临沂市:倡树五种理念&nbsp;“五化”协同突破全力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

《辛尤里作品在线》

发布时间:2025-11-07 16:50:22 一上一下不停运动软件app 来自湖南

NBA综合:凯尔特人力克76人国王险胜火箭“下一步,将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举措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鼓励和引导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武汉、西安等区域创新高地布局建设更多的外资研发中心。其次是三六零、哈工智能,封单数均超30万手。这里有万亩大坝,大片大片平坦的土地,出产丰富的蔬菜、水果,供应全县乃至外地。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870195
举报
热点推荐
  • 暖人心,民生改善不停步(奋进新征程&nbsp;建功新时代·稳中求进开新局⑤)

    2025-11-07 16:50:22

  • 致敬耕耘礼赞收获——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2025-11-07 16:50:22

  • 文在寅卸任离场韩国“青瓦台时代”即将落幕

    2025-11-07 16:50:22

  • 全球连线|小秦岭重回动植物宜居之地

    2025-11-07 16:50:22

  • 中国电力作家协会简介

    2025-11-07 16:50:22

  •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原党组成员张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5-11-07 16:50:22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