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备耕时节,记者走进湖南、山东、江西等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感受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情,破解高标准农田里的“丰收密码”。
央广网唐山11月5日消息(记者李瑶 见习记者安适存)早晨9点,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渤海湾。朦胧雾气中,唐山港京唐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别有一番景象:80余米高的岸桥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静默的钢铁巨兽,精准地抓取集装箱,平稳放置在无人平板运输车上,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作为全球第二大港,如今的唐山港正以“科技范儿”演绎着海洋经济的智慧图景。清晨,记者走进充满科技魅力的无人集装箱码头,亲身感受智慧港口的科技脉搏。
登上“吉源隆85”集装箱班轮时,海雾渐渐散去。这艘班轮于当日下午离港,前往广州南沙港。站在驾驶舱外的两翼甲板上,海风迎面扑来,带着咸腥的气息,码头的轮廓逐渐清晰。
“过去装卸货物,赶上集卡车工人休息或者交班时间,就无法作业。京唐港区25号泊位实现全自动化后,港口停泊的货轮,装卸货可以实现24小时无间断作业,提升了工作效率。”吉源隆85船舶大副伍润洲指着眼前的集装箱阵列说。
回到码头,无人平板运输车正沿着预定路线平稳行驶,负责在岸边和堆场之间倒运集装箱。它们没有驾驶舱,依靠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感知环境,能精确判断200米外障碍物,制动误差控制在厘米级。
“我们现在所在的25号泊位,是河北省第一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河北港口集团唐港集团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磊告诉记者,除了这25台无人平板运输车,码头还有另外两大“主力军”——4台自动化岸桥以及9台全自动场桥。三大“主力”同时作业,效率大大提升。今年前三个季度,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276万吨,同比增长2.62%。
大家肯定好奇,这样一个科技范儿拉满的智慧化码头,到底是如何实现高效运转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它背后的“智慧大脑”。
在智慧码头控制中心的中控室和远控室,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种数据——船舶靠泊情况、集装箱装卸进度、设备运行状态等。“说它是大脑,是因为我们引进的这套具备智能算法的码头操作系统会计算、会决策,并能自动生成指令,作业指令发出去之后,岸桥、场桥和无人车会执行‘大脑’发送的信息。此外,光纤和5G等传输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精准和及时。”刘磊告诉记者。
通过“智慧大脑”统筹调度岸桥、平板运输车、场桥的智能化作业,不仅效率提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据了解,在25号泊位,每万标箱综合能耗比国家标准先进值低21.25%,每年能够节约成本730万元。
午后的唐山港京唐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阳光下的无人运输车仍在有序穿梭,这些智慧“搬运工”身后,是通达全球的密集航线网络。如今,这座现代化智慧大港正“破浪前行”,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着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编辑:梁异】
报道说,2023年,技术和媒体界将谈论什么?2022年,业内人士常常把非同质化代币(NFT)、相关市场、技术行业裁员、抑或是埃隆·马斯克挂在嘴边。。
- 今日热点
- 吴尊友: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
- 巧特靓!33块新春版面抢眼
- 遛娃好去处!咸阳一地精彩“灯光秀”来了!
- 剧版《三体》成功发行多个国家与地区
- 噬菌体疗法:精准打击土传病原菌有望替代化学农药和抗生素
-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淄博临沂日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