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作者 经晓佳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宋陵永泰陵,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不远处,文臣武将造型的石像生静立,与现代农机遥相呼应。这幅跨越时空的景象,正是此前因“石像生守望麦田”而“走红”的宋陵秋收场景。

  宋陵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葬着北宋时期除徽钦二帝外的七位皇帝,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

  历经千年,该陵区仍保存着1027件各类石刻,其中石像生与现代农耕共生的独特场景,已成为热门打卡点。

  春赏菜花、夏观麦浪、秋览高粱、冬品雪景……近年来,现代农耕在千年宋陵上“塑造”出四季皆景的景观,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其中,摄影爱好者张珍是这一景观的忠实记录者。在她看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正是宋陵的魅力所在。

11月3日,收割机在永泰陵收玉米。罗琳 摄

  事实上,石刻保护需因地制宜。对永泰陵等“田野类”陵区,最大程度保留原始风貌才是科学保护。

  巩义市文物局局长朱星理7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2021年12月,巩义市出台《宋陵保护管理办法》,对八座皇陵实施分类保护:永昭陵进行原址复建,永厚陵打造为文化遗址公园,永裕陵、永泰陵则注重保留历史环境与农耕景观。

  为统筹文物保护和农业生产,2021年宋陵周边3160亩耕地统一流转,由巩义市供销合作社经营。当地结合农时调整作物种植,减少耕作对文物的扰动,同时让文物与土地、农事紧密结合,将宋陵的“活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

  今年10月,永裕陵、永泰陵的高粱成熟季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当地适时开通“青纱帐里看宋陵”公交专线,并配备专业讲解员。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反映出民众旅游审美从‘视觉观光’向‘身心沉浸’的转变。”谈及宋陵四季“走红”,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认为,宋陵借麦浪、菜花等元素,将皇家陵寝的宏大叙事融进百姓生活,实现文化下沉。

  在上官同君看来,宋陵四季要想“一直红”,还需在内容上深挖礼制、民俗故事,构建“宋陵故事IP体系”;在体验上结合农事开发沉浸式活动,运用科技让参观者变为“剧中人”;在业态上推动文创、研学、民宿等融合发展,构建“文旅+”生态圈。(完)

【编辑:刘欢】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mJMUx"></kbd><del id="3cqfWt9f"></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VKQOWK"></b>
  • “国会山骚乱”两周年 “美国民主”仍深陷泥潭
  • 星火成炬奔向回家路
  • 河北省大数据中心入选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
查看更多

《国产拍1234》

发布时间:2025-11-07 16:30:49 欧美免费在线观看 来自湖南

国家卫健委: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对于罗湖区的经济发展,他也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进一步打造完善罗湖的金融平台,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各类资本效应,将香港“活水”引进来,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本与产业创新结合在一起。”  据介绍,红桥区此次共发放7635份“健康防疫包”,首批3620份已于19日下午运抵该区,后续4015份于20日下午送达,各街道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按照分批发放、逐步到位的原则,将“健康防疫包”陆续免费发放至在市民政部门登记的困难群体、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重点人群手中,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而中船汉光则是12只个股当中,涨幅最高的,该股在近3个月股东户数减少26%左右,股价涨幅近80%。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760689
举报
热点推荐
  • 透支信用卡逾期不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以案说法)

    2025-11-07 16:30:49

  • 公路喜剧电影《拨浪鼓咚咚响》:半路父子,寻人途中的幽默

    2025-11-07 16:30:49

  • 四川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四川频道--人民网

    2025-11-07 16:30:49

  • 美好非遗“潮”起来“焕新非遗”全国影像展暨非遗论坛活动长沙启动

    2025-11-07 16:30:49

  • 尼康夜景模式是哪个,尼康D850挂70

    2025-11-07 16:30:49

  • 以文化数字化建设助推文化自信自强

    2025-11-07 16:30:49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