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作者 经晓佳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宋陵永泰陵,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不远处,文臣武将造型的石像生静立,与现代农机遥相呼应。这幅跨越时空的景象,正是此前因“石像生守望麦田”而“走红”的宋陵秋收场景。

  宋陵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葬着北宋时期除徽钦二帝外的七位皇帝,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

  历经千年,该陵区仍保存着1027件各类石刻,其中石像生与现代农耕共生的独特场景,已成为热门打卡点。

  春赏菜花、夏观麦浪、秋览高粱、冬品雪景……近年来,现代农耕在千年宋陵上“塑造”出四季皆景的景观,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其中,摄影爱好者张珍是这一景观的忠实记录者。在她看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正是宋陵的魅力所在。

11月3日,收割机在永泰陵收玉米。罗琳 摄

  事实上,石刻保护需因地制宜。对永泰陵等“田野类”陵区,最大程度保留原始风貌才是科学保护。

  巩义市文物局局长朱星理7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2021年12月,巩义市出台《宋陵保护管理办法》,对八座皇陵实施分类保护:永昭陵进行原址复建,永厚陵打造为文化遗址公园,永裕陵、永泰陵则注重保留历史环境与农耕景观。

  为统筹文物保护和农业生产,2021年宋陵周边3160亩耕地统一流转,由巩义市供销合作社经营。当地结合农时调整作物种植,减少耕作对文物的扰动,同时让文物与土地、农事紧密结合,将宋陵的“活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

  今年10月,永裕陵、永泰陵的高粱成熟季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当地适时开通“青纱帐里看宋陵”公交专线,并配备专业讲解员。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反映出民众旅游审美从‘视觉观光’向‘身心沉浸’的转变。”谈及宋陵四季“走红”,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认为,宋陵借麦浪、菜花等元素,将皇家陵寝的宏大叙事融进百姓生活,实现文化下沉。

  在上官同君看来,宋陵四季要想“一直红”,还需在内容上深挖礼制、民俗故事,构建“宋陵故事IP体系”;在体验上结合农事开发沉浸式活动,运用科技让参观者变为“剧中人”;在业态上推动文创、研学、民宿等融合发展,构建“文旅+”生态圈。(完)

【编辑:刘欢】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slcHh5"></kbd><del id="1pxdwdM"></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PqmmLwWZ"></b>
  • 中方希望叙利亚化武相关未决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 以文化数字化建设助推文化自信自强
  • 要闻--广东频道--人民网
查看更多

《禁欲天堂》

发布时间:2025-11-08 15:30:24 麻豆视传媒视频5区 来自湖南

将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解读今年相关重点工作2月,主持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央碰头会,会上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从赛程时间来看,2026年世界杯一共将举行80场比赛,其中有60场比赛在美国举行,加拿大和墨西哥各承办10场比赛。  玉兔二号超期服役  兔年新春前夕,玉兔二号月球车和嫦娥四号着陆器相继完成自主唤醒,迎来第51个月昼工作期。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056886
举报
热点推荐
  • 【光明时评】保持春节服务消费旺盛的良好势头

    2025-11-08 15:30:24

  • 郑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河南频道--人民网

    2025-11-08 15:30:24

  • 北京文化创意大赛顺义分赛区赛事收官

    2025-11-08 15:30:24

  • 让青春在新时代绽放绚丽之花

    2025-11-08 15:30:24

  • 品牌强农产业振兴丨辽宁沈阳:反季刺嫩芽成了“致富芽”

    2025-11-08 15:30:24

  • 办实事广东网友反映学校附近十字路口无斑马线存安全隐患官方回复:已增划完成

    2025-11-08 15:30:24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