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山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垒障,是对战后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冷战对峙的否定,反映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成为国际关系中普遍承认的基本准则,并有助于中国全方位地走向世界。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魏玉坤、高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
白皮书指出,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坚定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原则和框架,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白皮书强调,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中国搭建与东盟、阿盟、非盟、中东欧、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6大区域的能源合作平台,与34个国家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白皮书指出,中国持续为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低碳装备产品。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提供了7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设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十四五”期间出口的风电和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白皮书介绍,中国采用绿色理念、绿色技术与清洁能源“三位一体”的模式,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2016年以来,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时,中国已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
白皮书强调,面向未来,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携手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守护好绿色地球家园,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编辑:王琴】
记者了解到,中国救援队与土耳其哈塔伊省灾害与应急管理部门协调员积极对接,对方建议中国救援队在两片区域进行搜索,一是安塔基亚奥达巴什街区,乌屋什木主街道。。
- 今日热点
- 见证50年:澳财经学者哈考特
- “小三通”复航后便利往来台胞要求尽快全面恢复两岸正常交流
- 安徽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丨惬享周末“宅”度假
- 时人语录法国干旱火灾
- 智能智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打造服务民生“智慧”品牌-相关新闻
- 中新网原创微纪录片节目《微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