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包国军带领技术团队决定采用冲击钻钻孔施工工艺,在钢筋厂集中制作钢筋笼,用汽车吊吊装入孔,然后采用泵送砼灌注。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科学传播平台“知识分子”创立十周年的特别纪念活动,一场聚焦“科学人才与中国科学的崛起”的主题论坛11月9日在北京举办。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科研正从“引进人才”的时代进入“用好人才”的阶段,中国正逐步转变为“全球科研人才重要集聚地”。
据论坛介绍,过去十多年,中国科研的“硬件基础”包括科研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与国际合作网络实现显著跃升。最近几年,国际科学界出现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顶尖科研人才选择回到中国,或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中国高校与科研机构。
在论坛以“科学人才与中国科学的崛起”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多位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科学的下一步突破,不仅取决于资金与设施,更取决于科研文化的成熟——能否容忍失败、鼓励原创。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科学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科研文化和制度环境: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待遇与条件,更在于公平与信任;真正能让科学家留下的,是长期的尊重与理解——尊重他们的判断,理解探索的周期与不确定;科学的根本在于人,建设以人为本的科研生态,意味着科研体系要从“考核成果”转向“成就人”,让制度成为助力而非约束。
据悉,“知识分子”是由非营利的科学公益机构智识学研社(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出品的科学传播平台。本次论坛由智识学研社、“知识分子”、《赛先生》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才工作局共同主办,也是2025“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重要活动之一。(完) 【编辑:田博群】
新华社厦门1月22日电(记者付敏)22日晚,2023年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在厦门环岛路黄厝沙滩上演。。
- 今日热点
- 马楠:让粤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 西媒文章:西方这样给俄乌冲突“添柴拱火”
- 俄媒:土耳其敦促美国不要将F-16交易与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相联系
- 习近平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
- 人民建议丨江苏各地回应群众关切 适时调整“3+11”政策
- 2023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