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挥好产业带动作用,重点围绕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促进就业高质量。
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回应人工智能发展需要,拟增加关于人工智能安全与发展的框架性规定。
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王翔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一次委员长会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0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其中,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拟提请二次审议。
王翔介绍,2025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拟作以下主要修改:一是充实网络安全工作指导原则;二是增加促进人工智能安全与发展的内容;三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进一步做好与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衔接;四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处罚规定。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6年制定的网络安全法,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王翔表示,网络安全法施行以来,网络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网络安全工作不断加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技术取得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违法行为仍屡有发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王翔进一步介绍,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回应,采取“小切口”方式对法律责任制度进行修改。一审后,根据各方面意见,拟对修正草案作进一步完善:一是,拟增加规定:网络安全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二是,回应人工智能治理和促进发展的需要,拟增加一条关于人工智能安全与发展的框架性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加强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创新并加强人工智能安全监管,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拟对部分违法行为处罚规定作进一步完善,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强与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衔接。
王翔还透露,今年9月12日至10月11日,前述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08人次提出的162条意见。同时,湖南长沙、新疆库车、西南政法大学等11个立法联系点积极反馈意见。社会公众和立法联系点主要就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处罚规定、加强法律衔接等提出意见建议,有关意见经研究予以吸收采纳。(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编辑:曹子健】
成都在海外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群也拥有广泛影响力,主要从熊猫、美食等海外受众熟悉的成都文化符号出发,宣扬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国际都市面貌,在国际舆论场收获了较多的美誉度。。
- 今日热点
- “智慧运维平台”守护高铁行车安全
- 【网信微党课】课程二十七:讲规矩有纪律
- 共同奋斗,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 乡村振兴醉美宝山--上海频道--人民网
- 孩子的科学好奇心在刷题中被消耗,怎么办?
- 数字人民币引力强数字化“新玩法”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