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新社雄安10月22日电 (裴国荣 韩冰)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正式落成,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鸿鹄技术验证星)完成生产下线。

  其核心研制任务聚焦“白泽”高性能星载计算机、“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阳翼、“金乌”新一代霍尔电推进系统三大关键技术创新点,分别破解“算力瓶颈”“能源约束”“动力效率”难题,推动通信卫星向“高通量、长寿命、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中国卫星星座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内的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此次投产启用的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位于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是雄安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卫星制造厂房,专注于卫星的中试验证与批量生产。

  “雄安一号”在雄安新区完成生产下线,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从“0到1”的跨越,能够进一步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

  目前,空天信息产业作为雄安新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汇集了中国星网总部、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在行业中极具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完)

【编辑:史词】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Jk0Goia"></kbd><del id="r7XJ5C20"></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3yMxP3"></b>
  • 国台办介绍台胞在大陆享受医保、住房待遇政策措施
  • 地震致土叙两国逾万人遇难&nbsp;救援工作持续推进【2】
  • 这位80后研发的中国“芯”,被称为“开创性进展”
查看更多

《歪歪慢画在线渗透测试》

发布时间:2025-10-24 02:41:55 国产伦子一区二区三区 来自湖南

陕西汉阴:绿色产业促发展另据数据显示,自2月份以来全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超亿件,助力了消费市场的恢复增长。     近期多地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服务,对此,在2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新冠抗体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年龄组、城乡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尤其是中和抗体的水平,从而了解人群的“免疫本底”,估算全人群新冠病毒抗体的水平,推算出人群的感染水平。在对未来世界的无数畅想中,机器人是未来社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761154
举报
热点推荐
  • 施工进度完成88%直击贵州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建设现场【4】

    2025-10-24 02:41:55

  •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2025-10-24 02:41:55

  • 新疆七地获评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5-10-24 02:41:55

  • 【旗帜声音】亲历盛会话感悟(五)&nbsp;林梦开讲!

    2025-10-24 02:41:55

  • 新时代“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

    2025-10-24 02:41:55

  • 河北多地迎来首场春雪【2】

    2025-10-24 02:41:55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