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三大盐碱地改良及利用技术落地见效

  中新网松原10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实施的三项盐碱旱田改良及利用技术取得初步成果,测产结果显示出相关技术的潜在推广价值。

测产现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供图)

  吉林省西部是全国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约有2000万亩土地受盐碱影响,其中重度盐碱地约300万亩。盐碱化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作物难以生长,限制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研究,研发出三项改良及利用技术: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以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

  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替代化学改良剂,通过粉碎并翻入土层,在自然腐解过程中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有机质含量。数据显示,未改良盐碱地玉米未形成有效产量,经过两年改良后,玉米产量达459.37公斤/亩。科研人员表示,该方法成本低、环境风险小,适合在重度盐碱地推广应用。

  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将工业副产物转化为改良材料。科研团队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铁尾矿与腐殖酸、硫酸铝等物质混合,用于降低土壤pH值和改善理化性质。改良后玉米产量达到597.94公斤/亩,是未改良的三倍多。

  第三项技术——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通过“324”宽垄双行密植耕作配合浅埋滴灌、肥料助剂产品,实现精准施肥和高效保墒。测产数据显示,实施该技术玉米产量由709.56公斤/亩增至920.61公斤/亩。

  科研人员认为,这些成果为盐碱旱田治理及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相关专家指出,盐碱地被视为中国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其改良和利用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完)

【编辑:曹子健】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aWfwu"></kbd><del id="FZaPN"></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1wuSYIv"></b>
  •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潮汕分卷》编纂工作在汕头启动
  • 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构建“5+9+N”党建制度体系化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 NationalBiathlonChampionshipsclosesinNWChina
查看更多

《日韩一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发布时间:2025-10-20 06:45:21 污污污污污污污污污软件 来自湖南

美媒:清洁能源被视为应对挑战良方”周恩来曾立下“不许请客送礼”“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十条家规”。2月3日报道文/何芬芬当庭院出现依序排列的香肠,厨房窗口放着肥瘦参差的五花肉,空气散发着咸香,就代表过年的喜气已到来。2021年,新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实施,我国也随之颁布新的《兴奋剂违规听证实施细则》,主任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黄进不再参与具体听证事务,转而负责选任听证专家组。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059943
举报
热点推荐
  • 走进新疆军区某装甲团冬训现场

    2025-10-20 06:45:21

  • 香港元宵节:春意款款月正圆灯火暖暖人常在

    2025-10-20 06:45:21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回应防疫热点: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如何?怎样救治?

    2025-10-20 06:45:21

  • 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10-20 06:45:21

  • 《东北往事我叫黄中华》在线观看

    2025-10-20 06:45:21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践行“三个务必”,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025-10-20 06:45:21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