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三大盐碱地改良及利用技术落地见效

  中新网松原10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实施的三项盐碱旱田改良及利用技术取得初步成果,测产结果显示出相关技术的潜在推广价值。

测产现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供图)

  吉林省西部是全国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约有2000万亩土地受盐碱影响,其中重度盐碱地约300万亩。盐碱化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作物难以生长,限制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研究,研发出三项改良及利用技术: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以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

  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替代化学改良剂,通过粉碎并翻入土层,在自然腐解过程中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有机质含量。数据显示,未改良盐碱地玉米未形成有效产量,经过两年改良后,玉米产量达459.37公斤/亩。科研人员表示,该方法成本低、环境风险小,适合在重度盐碱地推广应用。

  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将工业副产物转化为改良材料。科研团队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铁尾矿与腐殖酸、硫酸铝等物质混合,用于降低土壤pH值和改善理化性质。改良后玉米产量达到597.94公斤/亩,是未改良的三倍多。

  第三项技术——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通过“324”宽垄双行密植耕作配合浅埋滴灌、肥料助剂产品,实现精准施肥和高效保墒。测产数据显示,实施该技术玉米产量由709.56公斤/亩增至920.61公斤/亩。

  科研人员认为,这些成果为盐碱旱田治理及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相关专家指出,盐碱地被视为中国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其改良和利用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完)

【编辑:曹子健】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VvqaP0"></kbd><del id="wkNyGci"></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lnbE2"></b>
  • 美批准对波兰百亿美元军售
  • 关于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空中交通服务要求(征求意见稿)》等两项民航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的通知
  • 线上新职业,让就业选择更丰富——人民政协网
查看更多

《欧美厉害的rapper在线看在线观看2023最新版本》

发布时间:2025-10-19 10:11:17 秋名山车库免费 来自湖南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剧院工作人员介绍,使用了特殊材料的顶棚厚度为30毫米,墙厚度为36毫米,可确保自然声演出,具有极佳的视听效果。  保险维修成为车主心病  据媒体报道,浙江一位极星2车主在一次驾车途中发生意外,导致该车大灯与底盘件受损,电池板向内凹陷。然而,美国的亚洲盟友都在追求利己的芯片战略,它们是共生的关系,但也经常关系紧张。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857254
举报
热点推荐
  •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首次发现尖叶黄杨

    2025-10-19 10:11:17

  • 云南陇川:热闹!万人齐跳目瑙纵歌

    2025-10-19 10:11:17

  • 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

    2025-10-19 10:11:17

  • 2023年1月全国文学期刊目录盘点

    2025-10-19 10:11:17

  • 弘扬探月精神&nbsp;建设航天强国

    2025-10-19 10:11:17

  • 来云南大理洱源“追风”也追花

    2025-10-19 10:11:17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