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

  中新网西宁11月4日电 (李江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青海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剑4日向媒体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林草专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该省在国土绿化及“三北”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

图为青海海南州治沙现场。李江宁 摄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40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建设任务。2021年—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

  田剑介绍,青海省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构建起科技支撑与区域协同的治沙新格局。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介绍,青海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已构建起从工程实施到后期管护的全链条增收机制,确保民众持续受益,“今年在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实施的生态项目中,已吸纳近4万名农牧民参与,发放劳务报酬逾3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让民众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在柴达木、共和盆地等沙区,林草部门着力推动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规模化种植的沙棘、枸杞、肉苁蓉等经济作物正形成富民产业。民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纯参与造林到分享产业红利的转变。

  为确保生态成果与民众收益的可持续性,青海还着力完善后期管护体系。工程建成后,优先聘用当地民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并提供稳定岗位。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本地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其承接工程的后期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参与民众从季节性的“植树工”向稳定的“管护员”和“经营者”转型,从而端上长久的“生态饭碗”。(完)

【编辑:付子豪】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DHFHt"></kbd><del id="3mHTguE"></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xkimaJQd"></b>
  • 芹菜叶炒虾皮鸡蛋的家常做法
  • 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高水平发展(和音)
  • We唠嗑|这个“舞狮”竟然是面做的?
查看更多

《一区二区三欧美》

发布时间:2025-11-05 17:49:36 林予曦芭蕉兄妹 来自湖南

江上百米巡检确保通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向外看,江苏、福建、山东、陕西等省份强化外资招引服务,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为人员往来提供更大便利。同时,QDII基金的产品类型和投资区域都越来越丰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2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百度方面获悉,百度已投入开发类似ChatGPT的相关技术,经百度确认,该项目名字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Bot,3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680456
举报
热点推荐
  • 河南省军区组织有志青年提前熟悉军营生活

    2025-11-05 17:49:36

  • 外媒:沙特在世界足坛影响力渐增

    2025-11-05 17:49:36

  • 线上新职业,让就业选择更丰富

    2025-11-05 17:49:36

  • 蓝佛安主持召开山西省委疫情防控专题会

    2025-11-05 17:49:36

  • 2022年中韩版权研讨会成功举办两国专家共论互联网环境下版权面临的新挑战

    2025-11-05 17:49:36

  • 韩服《洛奇英雄传》推出新职业“拉蒂亚”游戏视频放出

    2025-11-05 17:49:3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