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桂大地涌“新”潮——第十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精彩纷呈200余个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展,百余家企业与银行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5个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高价值专利项目进行重点推介……日前,第十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下称广西发明展)在南宁举办。
记者今天(18日)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悉,近日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测到一种新的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磁场的毫秒级射电暴。该成果填补了我们对太阳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对于推动太阳系外的空间天气研究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本次观测结果示意图,右上方为观测到的射电频谱的一部分。太阳磁场是驱动太阳活动的根源,这些磁活动通常源自太阳上局地的强磁场区域,如太阳黑子区域。在其他晚型恒星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磁活动现象,一些恒星(如活跃的M型恒星)上的磁活动比太阳上的更加剧烈、频繁,对近邻行星的宜居性有着显著影响。
测量恒星小尺度磁场是探究恒星磁活动起源、评估其潜在空间天气效应的关键。但长期以来,主流的恒星磁场测量方法(如塞曼多普勒成像)基本只能提供恒星全球性的大尺度磁场信息,无法分辨恒星黑子区域的小尺度磁场结构。
“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射电观测为黑子探测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光学手段互补的途径。科研团队通过探测恒星黑子上方局地磁场结构发出的射电信号,可以约束黑子的尺度,了解其上方星冕磁场的强度和结构,准确地刻画恒星黑子的性质。
目前,科研团队也在利用FAST观测开展对年轻类日恒星、褐矮星、恒星-行星相互作用过程的探索,这将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恒星磁活动及其驱动的系外空间天气现象的理解,为寻找系外宜居行星提供重要启示。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编辑:叶攀】据携程数据显示,2月以来,国内用户旅游热情不减。。
- 今日热点
- 新华全媒+·新春走基层丨河北武强:年画艺术在传承中创新
- 探秘机器人-教育时讯
- 新兴国家没准备好迎接电动车,但中国制造除外
- 靠前发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 墨媒文章:西方需要与“非西化”的中国共存
- 京东新百货情人节专场将于2月10日全面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