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 《沈娜娜的作品》完善工业节能监察系列解读:《沈娜娜的作品》
新华网推出“青年问答”栏目,讲述青春中国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前消息,该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固态锂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固-固界面接触不良,导致离子传输阻力大、效率低,严重制约其实际应用。
研究团队利用聚合物分子的设计灵活性,在主链上同时引入具有离子传导功能的乙氧基团和具备电化学活性的短硫链,制备出在分子尺度上实现界面一体化的新型材料。该材料不仅具备高离子传输能力,还能在不同电位区间实现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的可控切换。
科研人员介绍,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表现出优异的抗弯折性能,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当将其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此项研究为发展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材料设计思路与研究范式。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编辑:胡寒笑】
2020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滇池保护治理和水质改善情况,关心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总体情况。
尽管如此,贝尔还是在这里打开一扇门,哪怕只是露出一道门缝。
2021年和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连续两年在首钢园举办。。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
- 今日热点
- 寒假余额不足,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 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东北新闻网
- 星光熠熠!于魁智、李胜素等京剧名家唱响石家庄
-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丨正定古今
- 江西崇仁: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 每个人都要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