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北”工程助农牧民端上“生态饭碗”

  中新网西宁11月4日电 (李江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青海省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剑4日向媒体表示。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林草专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该省在国土绿化及“三北”工程建设方面的成效。

图为青海海南州治沙现场。李江宁 摄

  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实施40多年来,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建设任务。2021年—2030年是“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

  田剑介绍,青海省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意见两方案”,科学谋划了“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与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战略合作,与甘肃、新疆签署联防联治协议,构建起科技支撑与区域协同的治沙新格局。

  青海省林草局总经济师殷光晶介绍,青海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已构建起从工程实施到后期管护的全链条增收机制,确保民众持续受益,“今年在三江源、柴达木盆地等重点区域实施的生态项目中,已吸纳近4万名农牧民参与,发放劳务报酬逾3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让民众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在柴达木、共和盆地等沙区,林草部门着力推动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规模化种植的沙棘、枸杞、肉苁蓉等经济作物正形成富民产业。民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从单纯参与造林到分享产业红利的转变。

  为确保生态成果与民众收益的可持续性,青海还着力完善后期管护体系。工程建成后,优先聘用当地民众担任生态护林员、草管员,并提供稳定岗位。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本地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其承接工程的后期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工作,推动参与民众从季节性的“植树工”向稳定的“管护员”和“经营者”转型,从而端上长久的“生态饭碗”。(完)

【编辑:付子豪】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xzH2h"></kbd><del id="6fyAYr"></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YpNNe"></b>
  • 求是网评论员:凝心聚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李克强向新西兰新任总理希普金斯致贺电
  • 百年大党的现代化求索
查看更多

《pr18九天狐正能量污视屏》

发布时间:2025-11-06 13:10:22 美女全身裸露 来自湖南

夜灯扮靓海湾,在威海九龙湾邂逅浪漫  广泛征求意见,激励市民参与立法  今年以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城市更新条例、节水条例的制定中,再次运用“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收集对两个法规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当然有成功案例就有失败的情形。每股资本公积金超30元的还有万润新能、昱能科技、经纬恒润-W、华海清科、东微半导、华秦科技、德方纳米等。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568979
举报
热点推荐
  • 散落在外高加索的王室故事

    2025-11-06 13:10:22

  • 俄外交部:俄乌定期通过第三国交换普通照会

    2025-11-06 13:10:22

  • 总书记的温暖牵挂|“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

    2025-11-06 13:10:22

  • 中企投资建设运营的尼日利亚深水港开港运营

    2025-11-06 13:10:22

  •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5-11-06 13:10:22

  • 2022云南·元谋第六届蔬菜种业博览会

    2025-11-06 13:10:22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