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张子怡】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paiDm5WZ"></kbd><del id="807D5lJ"></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aK8SF"></b>
  • 宁夏砥砺奋进推动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 首个“太空酒店”2025年开建&nbsp;可容纳400名太空游客
  • 于川雅:一“新”一“毅”用“足尖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红色故事
查看更多

《丝瓜污直播》

发布时间:2025-08-02 00:16:48 A级A一片 来自湖南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建民、王小宁同志任职的通知”  (小风)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1946年  1月上旬,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同马歇尔、张群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通过谈判,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同时,加入天然黏土纳米片使得这种气凝胶的耐火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以承受1300摄氏度高温的火焰,并且至少在20分钟内不被烧透。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046859
举报
热点推荐
  • 【冬天里的世界杯】当卡塞米罗出现在对手禁区

    2025-08-02 00:16:48

  • 世界读书日丨吕哲荐书《人间至味是清欢》

    2025-08-02 00:16:48

  • 全球连线“难怪‘中国模式’成为世界潮词”——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达契奇谈中共建党百年

    2025-08-02 00:16:48

  • 四川成都市:全面开展老旧小区(院落)党建“四有一化”建设&nbsp;推动基层党的组织体系向治理末梢延伸

    2025-08-02 00:16:48

  • 强信心·开新局丨稳经济保民生多地推进复工复产

    2025-08-02 00:16:48

  •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规范机关工作减轻基层压力

    2025-08-02 00:16:48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