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刘阳禾】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eW9Kd"></kbd><del id="uFw5fE"></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P4k8njJ"></b>
  • 山南市乃东区:文旅融合促增收
  • “开年色”画出美好2022
  • 西林视窗--广西频道--人民网
查看更多

《皇家华人传媒视频》

发布时间:2025-07-31 15:32:18 快手伴侣直播下载 来自湖南

厦门自贸区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福建频道--人民网一个公众号这两天频频改名。31股主力资金出逃超亿元从个股来看,共有16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2亿元,信达证券主力资金净流入亿元居首。当然有成功案例就有失败的情形。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5593457
举报
热点推荐
  • 叙利亚震后救援刻不容缓,美国竟还要“添堵”

    2025-07-31 15:32:18

  • 高永中谈“纪录片《永远的长征》与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2025-07-31 15:32:18

  • 北京丰台站迎开站以来客流最高峰春运以来已累计发送旅客约39万人

    2025-07-31 15:32:18

  • 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知新觉)

    2025-07-31 15:32:18

  • 江西鹰潭:第72集团军某旅跨昼夜连战术演练

    2025-07-31 15:32:18

  • 炸瘫“北溪”管道,拜登批准,美军干的?美记者爆料!

    2025-07-31 15:32:18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