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张子怡】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fDsxTCTx"></kbd><del id="Q8T0pnp"></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qvpFVKO"></b>
  • 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planseightnewairports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
  • 非凡十年:中国的十个维度
查看更多

《久久久水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发布时间:2025-08-01 12:07:56 九七电院网 来自湖南

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地震重灾区哈塔伊开展救援工作他指出,德国至少在未来十年内面临房荒。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首钢集团冬奥服务保障青年团队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各国政府并未计划采取重大刺激措施,主要央行将继续紧缩政策以应对通胀。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6743601
举报
热点推荐
  • 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

    2025-08-01 12:07:56

  • 国家卫健委: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患者实现双向转诊——人民政协网

    2025-08-01 12:07:56

  • 最接近乌克兰战场的美军部队在忙什么?美媒:为大规模行动做准备

    2025-08-01 12:07:56

  •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2025-08-01 12:07:56

  • 陕西省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刷新纪录

    2025-08-01 12:07:56

  • 广东阳江市:党建引领多元共治&nbsp;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5-08-01 12:07:5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