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禁猎区到世界样板

  中新社内蒙古大兴安岭10月26日电 题: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禁猎区到世界样板

  中新社记者 张玮

  秋末,大兴安岭林区已悄然被白雪覆盖。在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林深处,红外相机记录着驼鹿漫步、猞猁潜行;声纹采集器捕捉着鸟鸣兽语;气象站、土壤温湿度及冻融状态监测仪,持续监测着全球寒区生态系统气候变化……

9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鸟瞰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第一次十年评估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确认,汗马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已成为中国寒温带生物圈保护区的重要典范。

  中新社记者随即走进这座自然的秘密花园,探访这里的蝶变密码。

  汗马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北部,泛北极圈、泰加林带南缘。这里地处多年冻土带与北方针叶林南缘的“双重过渡带”,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为原始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

  “自1958年被划为禁猎区以来,这里严格禁止一切形式的采伐活动,原始森林的‘基因密码’得以完整保留。”多年从事监测保护工作的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心管理站技术员李文良告诉记者。

  李文良回忆,在原始森林里做动植物监测很辛苦,要靠两条腿走遍保护区的各个角落。起初大家依靠传统的纸质记录,尤其是冬季气温达到-40℃至-50℃,一走就是一天,帽子、口罩结起厚重的冰霜,笔都冻得写不出字,脸和手被冻伤是常有的事。

  “可每当获得新的物种监测数据时,那种喜悦常常使我们忘掉了所有的疲惫和辛苦。”李文良自豪地交出一份成绩单,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整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全球多年冻土带的最南缘,让这里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森林—湿地复合体”在东亚享有独一无二的美誉。

2024年9月1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中的牛耳湖、牛腿湖、牛心湖。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2015年,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毗邻区一同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名录,该保护区总面积148948公顷,是中国第33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让李文良欣慰的是,这些年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搭载热红外成像与多源传感器的无人机技术,就可以估算出野生动物的数量,对种群分布和栖息地状况进行评估,并获取地形地貌信息;随着“啄木鸟电子巡护系统”逐步投入使用,巡护数据可以实时上传、自动汇总,工作效率提升了40%以上。

  调查数据显示,10年间,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和搭建自然保护交流平台等方式,使其森林覆盖率从88.4%提升至94.8%,湿地面积扩大12.6%,驼鹿种群从168只增至285只,狼、马鹿等珍稀物种重现。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宝山称,湿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2.60%,这一大面积分布的湿地在东亚同纬度地区极为罕见。良好的生态体系使之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关键停歇地与繁殖地。“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连接大小兴安岭的重要通道,动物们在这里自由迁徙,维系着东北亚森林生态系统的连通性。”

8月9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孩子们在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学。  鲍文翔 摄

  随着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继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保护区与俄罗斯卡通斯基保护区、库兹涅茨克保护区签订跨国合作协议,推动中俄蒙生态廊道建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敏燕表示,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堪称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典范,这里不仅有资源、有文化,而且有场馆和学校,其管理模式为北半球高纬度生态脆弱区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完)

【编辑:陈海峰】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5fXPc49"></kbd><del id="snPkUy5g"></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Rt9nkTm"></b>
  • 启动试点!更多公园绿地将开放共享
  • 探访“馒头大军”:香饽饽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着力打通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加强系统农资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农资企业下沉销售渠道,优化网络布局,延伸服务链条
查看更多

《6090青苹果影院》

发布时间:2025-10-27 10:00:04 男生女生一起差差的视频 来自湖南

发布青春版预告与“95年传奇”版海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开启预售这是2022年7月20日在华盛顿白宫拍摄的美国总统拜登。证监会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督促交易所提高审核质量,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多色标识布阵,海量数据流转……近日,记者走进陆军指挥学院兵棋推演大厅,教员何昌其正运用刚刚完成功能升级的兵棋系统,组织学员在数字空间开展红蓝对抗演练,锤炼指挥打仗本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496521
举报
热点推荐
  • 碳卫星如何“把脉”全球大气治理?10分钟看懂

    2025-10-27 10:00:04

  • 人民网评:保护利用,让黄河文物绽放新光彩

    2025-10-27 10:00:04

  • 清风正气沐水城——写在中共聊城市纪委十四届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之际

    2025-10-27 10:00:04

  • 久久为功,护网络空间清朗

    2025-10-27 10:00:04

  • KreditefürBaufinanzierunginDeutschlandsinkenaufZwlf

    2025-10-27 10:00:04

  • 市委宣讲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5-10-27 10:00:04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