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会馆焕新开放 续写“城南旧事”与两岸乡愁

  秋日的北京西城,青砖灰瓦间流淌着老城特有的宁静。沿着南柳巷漫步,一座传统灰瓦木门的中式门楼静静伫立,这里便是南柳巷40号——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近日,这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百年建筑正式开放,以“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崭新面貌,迎接来自各地的读者与游客。

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近日正式开放。罗鲁峤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电影《城南旧事》中那首动人的《送别》,伴随几代人的成长,也承载着无数人心中那份珍贵的“北平记忆”。这部电影改编自台湾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而她笔下的“英子”,正是以自己童年为原型创作的。

  从1931年到1939年,林海音在晋江会馆度过了难忘的童年与青少年时光。晋江会馆原为清代水师提督万正色捐宅为馆,曾是在京闽台乡亲的聚集地和精神家园。院中三棵百年槐树依旧苍劲,仿佛仍在低语着《城南旧事》中宋妈口中的童谣:“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

  如今,作为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之一,晋江会馆定位“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在馆内设有两个主题展厅与一处特色书屋。正厅“城南·台北——林海音的世界”主题展,通过林海音一生的轨迹,陈设林海音相关作品集及与好友的书信资料,串联起北京和台北两地情缘。

  文学爱好者鲁先生专程带着《城南旧事》前来参观。他说:“‘英子’一直是我的精神偶像,伴随我的少年到青年,也正是如斯的京味作品吸引我最终来到京城生活。今天站在这里,仿佛能以‘英子’的视角穿越时空,真正体会到林海音文字里的乡愁。”

在“城南·台北——林海音的世界”主题展,游客拿起传声筒重温电影《城南旧事》片段。罗鲁峤摄。

  林海音的文字跨越海峡,书写了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她曾在《两地》中写道:“台湾是我的故乡,北平是我长大的地方。我这一辈子没离开过这两个地方。”作为战后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林海音以编辑、作家的身份培育了无数文学新人,被誉为“台湾文学的祖母”。

  中共北京西城区委统战部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晋江会馆将作为京台交流的新地标之一,以“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为抓手,开设两岸文化交流工作坊,聚焦北京、台湾的文化联结,举办一系列两岸文化互动项目与交流活动,推动京台之间的文学对话与情感共鸣。(《中国新闻》报 罗鲁峤 图文报道)

【编辑:胡寒笑】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qBNOHna5"></kbd><del id="j8kKB"></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lU3aD8z"></b>
  • 贵州电网公司多维度防山火保电网安全
  • 带动农民增收3.41亿元天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去年完成进场交易5652笔
  • 市州县域--湖南频道--人民网
查看更多

《午夜影视免费福利》

发布时间:2025-10-30 12:41:53 图书馆里的女友在线观看 来自湖南

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广西频道--人民网  松花江下游的最大支流汤旺河流出小兴安岭后,环绕的第一个村子就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近年来,新建村积极响应汤原县在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中提倡的新事新办要求,村“两委”以高考学子宴为突破口,为9名大学生创新举办了“金榜题名,除陋习,树新风”茶话会。“通过成立抗旱服务队直入田间地头,指导合作社采取有效灌溉举措,农技人员包抓粮食流转大户等多种方式,抗旱保苗正在陈仓全面推进。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209712
举报
热点推荐
  • 西藏拉鲁湿地绿色发展绽放生态之美

    2025-10-30 12:41:53

  • 河北盐山:管道基地订单旺生产忙

    2025-10-30 12:41:53

  • “旅动龙江红”融媒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牡丹江

    2025-10-30 12:41:53

  • 福建政法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福建频道--人民网

    2025-10-30 12:41:53

  • 各族人民幸福安康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2025-10-30 12:41:53

  • 莲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区农业农村局

    2025-10-30 12:41:53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