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云俸摄(人民图片) 清晨,AI助手被语音唤醒后播放几首悦耳的歌曲;黄昏,在下班路上打开扫地机器人的控制程序,回家后地面早已被打扫干净……如今,远程监控、智能交互等新功能在家居产品中逐渐普及,智能家居产品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带来诸多便利,智能家居产业正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谢雁冰)近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中英文)》(2024)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连续17年向国内外发布。报告全文共16部分,约6万字,全面系统反映了2024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报告提出,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安排部署,明确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求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召开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进一步体现,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共识深入人心。
报告显示,2024年,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逐步彰显,经行政复议后,有90.3%的案件未再进入诉讼或信访程序。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参加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1037.99万人,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指导性案例,共同护航新经济业态发展。政法各单位服务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各法学院校、科研机构积极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推进施行单方面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并不断增加出入境口岸。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将法治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的制度竞争力。(完) 【编辑:苏亦瑜】
其四,在个人信息权益上,不仅赋予个人查询权、更正权、删除权、自动化决策的解释权和拒绝权以及有条件的可携带权等“具体权利”,而且从中升华为“个人对其个人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决定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抽象权利”,由此形成法定性和开放性兼备的个人信息权益体系。。
- 今日热点
- 日本成立“全球鹰”侦察航空队
- 外媒:印度成功研发雷达吸波材料可使秘密军事设施隐身
- 人民日报评论员: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
- 人民网评:人人都是防线,坚持就是胜利
- 人民网评:人人都是防线,坚持就是胜利
- 基层防疫参考手册(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