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科学传播平台“知识分子”创立十周年的特别纪念活动,一场聚焦“科学人才与中国科学的崛起”的主题论坛11月9日在北京举办。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科研正从“引进人才”的时代进入“用好人才”的阶段,中国正逐步转变为“全球科研人才重要集聚地”。
据论坛介绍,过去十多年,中国科研的“硬件基础”包括科研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与国际合作网络实现显著跃升。最近几年,国际科学界出现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顶尖科研人才选择回到中国,或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中国高校与科研机构。
在论坛以“科学人才与中国科学的崛起”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多位专家学者指出,中国科学的下一步突破,不仅取决于资金与设施,更取决于科研文化的成熟——能否容忍失败、鼓励原创。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科学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科研文化和制度环境: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待遇与条件,更在于公平与信任;真正能让科学家留下的,是长期的尊重与理解——尊重他们的判断,理解探索的周期与不确定;科学的根本在于人,建设以人为本的科研生态,意味着科研体系要从“考核成果”转向“成就人”,让制度成为助力而非约束。
据悉,“知识分子”是由非营利的科学公益机构智识学研社(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出品的科学传播平台。本次论坛由智识学研社、“知识分子”、《赛先生》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才工作局共同主办,也是2025“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重要活动之一。(完) 【编辑:田博群】
产业规划上,目前罗湖产业带已经形成“金融+商贸”、“金融+服务”、“金融+消费”、“金融+战新”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格局,贡献了全区四成的GDP和一半的税收。。
- 今日热点
- 江西出台28条措施巩固提升经济回稳向好
- 肚子大、有宿便,早晨抓一把煮粥,高纤维促肠胃
- 云南通报4起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案例
- ADBsagt,ChinableibtTop
- 新华全媒+丨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正式开放
- 财产险或进一步增长人身险拐点可期——2023年保险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