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汉学家:汉字是更好理解中国的窗口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孙晨慧)“汉学不仅是一种关于中国的学术研究,还是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和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道义担当。”喀麦隆中等教育部中文总督学杜迪(Nama Didier Dieudonne)在2025世界中文大会上的发言,道出了青年汉学家的追求。

  2025世界中文大会于11月14日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多位与会嘉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文教育正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技术赋能将进一步缩小语言学习的时空界限。

  杜迪分享了他的学术与实践经历。他将中文教育本土化作为研究方向,在喀麦隆参与培养了300余名中文教师。杜迪参与编写的《你好喀麦隆》教材及初中汉语课程大纲,已成为全国中学通用教材。回顾过去,杜迪体会到汉字是更好理解中国的窗口。与此同时,通过汉字,中国得以更好地连接世界。

11月14日,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中)与该校留学生一起在现场合影。 卞正锋  摄

  北京语言大学美国籍硕士留学生龙金洋(Nicolas Goldring)则以一口流利中文讲述了他的“中文之旅”。

  他回忆,初学中文时只觉得“好玩”,随着深入学习,逐渐“生活在中文里”。从本科到研究生,他在中国研习中文与当地文化,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交流,感受中国的多元文化。龙金洋说:“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理解另一种思维方式的钥匙。”

  龙金洋表示,愿意和全世界学习中文的青年一起,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把世界的故事讲给中国。这个志向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在本次大会期间受访表示:“青年汉学家是团结联结中外文明互鉴的纽带和桥梁。”他指出,像杜迪、龙金洋这样的青年学者,正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互鉴。学校将持续加强汉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学术深度的汉学专家。(完)

【编辑:陈海峰】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XZRFH"></kbd><del id="SJ9Zc"></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XKuFPoIJ"></b>
  • 网剧播放量动辄几十亿?造假的“神话”该收场了
  • 直播:中国古建筑的科技智慧(上)
  • 打造契合孩子需求的游戏
查看更多

《御用导航提示面》

发布时间:2025-11-17 10:00:26 天美传媒二区 来自湖南

全国交通安全日《以案说法》特别节目这次震后,在土华人第一时间与当地政府外事部门取得了联系,对方建议捐助取暖物资,大家就纷纷捐出棉衣、棉被、棉鞋、手套等一切能取暖的东西。拿采访来说,过去记者写一篇稿件,需要采访、写作、编辑;现在可能只需把采访录音上传到云端,智能算法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能生成不同风格的采访稿。其中,公路运输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85%以上,是我国交通领域的减排重点。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3464502
举报
热点推荐
  • 四川出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

    2025-11-17 10:00:26

  • 第五代火车司机春运中的坚守

    2025-11-17 10:00:26

  • 排名上升32位!吉林银行跻身全球银行1000强第257位

    2025-11-17 10:00:26

  • “雅思组合”无悬念夺冠,世锦赛中国羽毛球队两金收官

    2025-11-17 10:00:26

  • 全面注册制将至三大趋势折射A股新生态

    2025-11-17 10:00:26

  • 水利部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答问

    2025-11-17 10:00:2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