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报道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8日关于小三通、两岸直航航点等的系列表态引发热议。
新华鲜报丨法平如水!让公平正义之光温暖人心
一组数据,勾勒出中国法治建设的坚实足迹:2021年1月至2025年9月,检察机关依法提出刑罚执行监督纠正意见等97.1万件;清理收押难、送监难问题,纠正判处监禁刑罚罪犯未交付执行9.6万人;2022年以来对不当“减假暂”提出纠正意见7.5万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刑罚执行监督情况时披露的这组数据,凸显筑牢法治防线、维护公平正义的成效和决心。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持续健全,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制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盼。
聚焦无人机“黑飞”、抢夺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等新型社会治安问题,进一步优化治安案件办理程序,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对……即将于2026年元旦起施行的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进一步织密你我身边的安全网。
从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精准打击电诈顽疾,到修改行政复议法更好解决行政争议;从制定司法解释治理高额彩礼、“开门杀”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到出台意见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深化醉驾治理……法律制度体系在回应现实关切中不断丰富、日臻完善,搭建起维护公平正义的“四梁八柱”。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从“门难进、案难立”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从办案“批条子”“打招呼”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从执行久拖不决到及时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政法机关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让公平正义更加可知可感。
一站式办案、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24小时全区域视频监控,全国公安机关目前已建成3266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让执法办案在阳光下进行,把人权保障落实在每个环节。
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更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9月28日,安徽省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槌落下,车超等人被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无罪。守住维护公平正义的底线,让阳光照进更多人心里。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人民法院纠正重大冤错案件21件22人。
“严把事实证据关,坚持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做实‘有信必复’和再审纠错”……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对如何守好公平正义这条“生命线”提出明确要求。
依法伸张正义,保护群众权益,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公平正义的模样,越来越多人更加坚定了法治信仰。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随着电视剧《正当防卫》、电影《第二十条》等热播热映,刑法第二十条被更多人所熟知,正当防卫理念深入人心。据统计,2024年,人民检察院对经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的依法不捕不诉334人,用司法实践诠释“正义不必退缩”。
公平正义,民之所盼。
“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完善司法公正实现和评价机制,提高司法裁判公正性、稳定性、权威性”“健全国家执行体制,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部署更加清晰。
循法治之道,养浩然正气。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时代答卷上,公平正义终将落笔成最温暖、最铿锵的篇章。
策划:陈芳
记者:刘硕、任沁沁、尹思源
统筹:郭宝江、丁小溪、吴彬尔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张令旗】
“从长期来看,中国能否保持这一贡献水平,将取决于中国在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方面持续深入的努力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韧性。。
- 今日热点
-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天山南北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 热解读丨从总书记阐述的这个“不等式”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韩国国会通过行政安全部长官李祥敏弹劾动议案
- 党建聚合力 奏响最强音──天津市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
- 2019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暨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