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商品或者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第四条第一款)。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被告人刘某受贿1.5亿余元(人民币,下同),利用影响力受贿3700万余元,造成巨额贷款无法收回。被告人吴某系某国有出资银行行长,触犯多个罪名。两案被告人均被依法判处死缓,终身监禁。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8日联合发布依法惩治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刘某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案”“吴某受贿、挪用公款、违法发放贷款、违规出具金融票证案”彰显司法机关依法从严惩治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鲜明立场。
近年来,各地法院、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巩固从严整治金融领域腐败犯罪的成果。本批案例既有金融监管领域腐败案件,也有银行、信托等领域职务犯罪案件。
这批案例特点还在于司法机关精准惩治新型隐性腐败。如在“黄某受贿案”中,被告人以加入某公司获取“劳动报酬”的方式收受贿赂,是新型受贿政商“旋转门”的典型表现形式。“李某、徐某受贿案”中,被告人在未实际出资的情况下,与请托人“合作经营”公司,以分配利润的方式收受贿赂,是隐性腐败的典型表现形式。
有评论称,司法机关穿透新型隐性腐败的“面纱”,依法对被告人判处刑罚,让新型腐败不“新”、隐性腐败难“隐”,精准有力予以惩处。
“两高”发布案例时更明确,各级法院、检察院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大对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力度,强化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在铲除金融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完) 【编辑:于晓】
为大型企业开发分析软件工具的软件公司,周一收盘上涨%,上周上涨45%,今年以来,其股价已经上涨逾146%。。
- 今日热点
- 2023年东盟旅游论坛在印尼举行
- 坚守岗位的动车检修人:保证旅客行车安全是我们最大动力
- 人民网评: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叙利亚:西方制裁使赈灾努力更艰难
- 北京市政协委员陶匡淳:优化科研领域人才培养 推动首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蝗虫触角让嗅探机器人更加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