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星眼”太空感知星座:为商业航天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星眼”太空感知星座11月26日下午在北京正式发布备受关注。什么是太空感知卫星、为何要建设太空感知星座、“星眼”星座如何推进、商业价值有多大……规划并发布“星眼”太空感知星座的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星图测控)负责人等业界专家就这些议题进行回应解读,他们指出,“星眼”星座将为商业航天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

  保护卫星的卫星

  据星图测控介绍,太空感知卫星是以天基平台为核心构建的轨道监测系统,具备全天候监视能力,可对太空中的在轨航天器、太空垃圾、火箭残骸、小行星碎片等目标实施监测,从而能够发现在轨航天器的潜在碰撞风险。

星图测控董事长胡煜解读“星眼”太空感知星座规划设计。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与太空中的通信、导航、遥感等传统卫星相比,太空感知卫星主要通过识别在轨目标,对其进行编目计算分析,发现潜在可能发生的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太空碎片之类的碰撞风险,从而向卫星运营方发出碰撞预警,制定应对躲避策略,保护在轨航天器安全。因此,从功能上说,太空感知卫星堪称“保护卫星的卫星”。

  太空安全基础支撑

  当前,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大规模星座部署已成为主流,这标志着商业航天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然而,日益拥挤的轨道空间也带来严峻挑战,空间碎片激增,碰撞风险加剧,对太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星眼”太空感知星座在北京正式发布。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在此背景下,发展自主可控的太空感知能力,保障在轨资产安全,高效利用轨道资源,不仅是维护中国太空利益的核心需求,更是建设航天强国、参与未来太空治理的关键一环。因此,作为太空安全的基础支撑,建设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太空感知基础设施,其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156星组网“星眼”

  聚焦商业航天领域安全需求,星图测控创新规划面向商业航天的太空感知星座体系。“星眼”太空感知星座由156颗卫星组成,将搭载宽视场相机、红外相机、成像相机、电磁监视、多光谱相机、算力单元、智能处理软件等载荷。

  星图测控基于自主研发的“洞察者”空间信息分析基础平台和太空管理服务平台“太空云”,推进实施“星眼”太空感知星座:星座一期拟建设由12颗卫星组成的高性能感知骨干星座;星座二期拟建设由144颗卫星组成的低成本感知增强星座,通过载荷+卫星平台一体化设计降低成本。

  全方位服务商业航天

  作为商业航天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太空感知星座核心商业价值在于构建"监测-预警-服务"的完整生态链。“星眼”太空感知星座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I)预警与自动化避碰技术,为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太空态势感知服务,既保障在轨资产安全,又推动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星眼”太空感知星座运行示意图。星图测控 供图

  “星眼”太空感知星座将为卫星运营商提供快速碰撞预警和轨道确定,轨控支持服务,显著降低星座运营风险,其商业化应用还延伸至三大领域:数据服务方面,提供太空交通管理订阅服务,帮助商业航天公司提供及时的太空环境监测报告;保险与风险评估方面,帮助卫星保险公司量化碰撞概率,支持保险业务合理化运营;发射窗口优化方面,为火箭发射任务提供安全性分析和安全保障。

  太空中现在有多少碎片

  太空碎片是“星眼”太空感知星座重要监测目标,其主要来源于失效的航天器、火箭的末级残骸、航天器之间的碰撞或爆炸产生的次生碎片,以及航天活动中遗落工具等。

  星图测控援引欧洲空间局(ESA)发布的《2025年太空环境年度报告》数据称,太空碎片数量庞大且仍在增长,大于10厘米的太空碎片超过5万个,在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太空碎片约有120万个,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的太空碎片约有1.4亿个,这些太空碎片以每秒数公里高速运行,对航天器正常工作构成严重威胁。(完)

【编辑:于晓艳】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8HQ8niBh"></kbd><del id="4aUxiTR"></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1UdUOuF"></b>
  • 【央视快评】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宣城市电影市场逐渐回暖中安在线宣城频道
  • 新华社评论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
查看更多

《扣扣传媒在线观看入口》

发布时间:2025-11-27 18:41:34 甘雨被淦到流白液 来自湖南

中国医学团队提出抗皮肤衰老新方法第三章账号信息管理第十四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主体责任,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账号信息核验、信息内容安全、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林秀芹认为,专利许可免费开放后,企业与高校可后续合作激励政策也应跟上,例如聘请科研人员作为技术顾问,开展指导工作,从而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长远来看,通过高校和企业产学研的紧密联系,可能激发更多科研创新思路,许多技术潜力也有望被发掘”。谭天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工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6667411
举报
热点推荐
  • Stay-at-homeEconomy宅经济

    2025-11-27 18:41:34

  • 去年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

    2025-11-27 18:41:34

  • 合富中国上市元年运营态势良好持续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5-11-27 18:41:34

  • 春节期间严肃查处“天价”事件等违法行为

    2025-11-27 18:41:34

  • 如何帮助孩子平衡的膳食“营”下新冠?中安在线

    2025-11-27 18:41:34

  • 江门成为广东游客争相打卡的目的地-相关新闻

    2025-11-27 18:41:34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