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玉兔二号行进留下的车辙印清晰可见,车辙印旁,有一个直径约5米的撞击坑。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在安徽合肥正式启动“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同时发布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的全球研究计划。
核聚变能是模拟太阳的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加速,多次打破世界纪录。BEST装置作为我国下一代“人造太阳”,承担“燃烧”使命。
根据研究计划,2027年底该装置建成后,将进行多项实验研究,验证其长脉冲稳态运行能力。
离月球盖房更近一步! 首批“月壤砖”完成太空实验经过为期一年的舱外暴露实验后,首批用于月面建造研究的“月壤砖”样品,日前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地球。科研人员经过开盖检测,确定首批“月壤砖”样品状态良好。
此次返回的编号R5样品单元共34块“月壤砖”,总重约100克,历经了一年时间的太空辐射、大温差等极端环境考验。
首次应急发射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北京时间2025年11月25日,搭载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为无人状态,装载了航天食品、航天药品、新鲜果蔬、针对神舟二十号飞船舷窗裂纹的处置装置,以及空间站所需的备品备件等。
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8次发射任务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10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1次应急发射任务。
舱容量亚洲第一 我国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海试成功11月25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具备正式投入使用条件。
挖泥船也叫疏浚船,是港口清淤、航道挖掘、填海造陆等“水下基建”的重大装备。
“通浚”轮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舱容量位列亚洲第一。
全球首个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 人工智能模型试运行近日,全球首个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人工智能模型,在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完成业务准入测试并投入试运行,这一模型可以每天两次更新分辨率达5公里的沙尘预报产品,更精准预报局地沙尘过程。
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个气溶胶-气象耦合预报人工智能模型,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未来5天、涵盖54个关键参数的全球高精度环境气象预报。
创新永不止步 一次次技术突破振奋人心 期待未来更多新惊喜! 监制丨郑弘 制片人丨文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于晓】“我们将积极围绕提升服务人民群众健康能力和水平,主动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合作,通过深化与各方面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资源合作、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生物医药、新药创制、疑难疾病等重点方向研究,打造一批一流专业群和一流学科群。。
- 今日热点
- 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以树新风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王君正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时强调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 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
- 《大路朝天》:新时代的舞台无比广阔
- 慕课十年:破大学围墙,助教育发展
- 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