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化工学科庆百年华诞 百校携手筑产教融合联合体

  中新网天津7月14日电 (记者 孙玲玲)12日,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百年发展大会在求实会堂举行,国内100余所兄弟高校化学、化工学院代表出席大会。会上,天大化工携手全国化学化工同行共同发起成立“化学工程产教融合联合体”倡议,并对到会战略咨询专家进行聘任。

12日,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百年发展大会在求实会堂举行。(天津大学 供图)

  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表示,100年前,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创设工业化学讲堂,侯德榜先生执教北洋,为天大化工开启实业救国、兴学强国的百年征程。天大化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突破,始终走在全国乃至世界一流学科发展的前列。他期待社会各界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天津大学的发展,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共谋化工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高水平化工领军人才,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天大化工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深度参与并持续引领中国现代化工教育的发展演进。期待以天大化工为代表的工程教育力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建设更加开放共享、服务社会的现代化工程教育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Yudil Chatim、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教育参赞Sallehuddin分别致辞。他们表示,今天的大会是中国及其他地区化学工程教育、研究和产业合作发展的重要事件,希望与天津大学加强学术和研究合作,特别是在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学生交流和产学研项目,为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张强作为兄弟院系代表致辞。他表示,天大化工学科百年是中国化工教育史上一个庄严时刻,作为世界一流的化工学科重镇,一代代天大化工人将“化学工程”的智慧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希望双方密切合作,共筑“零碳”创新体系,共培“数智化工”顶尖人才,共解“能源转型”世界难题。

  会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晓彬作题为《百年化工情赤诚报国志奋进新征程》的学科发展报告,回顾和追溯了天大化工学科与国家民族命运同频共振、在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的百年发展历程,表示一代代天大化工人坚持科技报国、潜心育人、求实创新、引领未来,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天大化工以学科百年为新的起点,愿与全国化工同行共同推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化工产业培养更多卓越化工人才,为持续推动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和化工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7月12日下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别组织化工学科发展论坛、校企融合发展论坛和校友论坛等活动,来自国内100余所兄弟高校化学、化工学院代表以及专家学者、校友代表等百余位嘉宾参与有关论坛,建言献策、凝智聚力,共谋学科未来发展和产教融合大计。(完)

【编辑:刘欢】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ilRLer1L"></kbd><del id="CsTlIDB"></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6QJz3F"></b>
  • 总投资3亿元!合肥运河新城这个项目开工
  • 专题2022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东北新闻网
  • 俄媒:俄可能不会填补国际石油市场缺口
查看更多

《国产情侣传媒导航》

发布时间:2025-07-15 17:21:46 孕妇一区二区 来自湖南

2022年全国依法办结各类垄断案件187件罚没金额7.84亿元经过测试,HK公司提交的方案赢得竞标,进入生产测试期,正式编号M27。张双和团队经过半年反复摸索,研发出快速检测原料奶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方法,获得国家专利。针对疫情期间患儿来院就医问诊的不便,周新龙创建了一个微信群,家属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上免费咨询,他工作之余都会及时回复。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915457
举报
热点推荐
  • 林芝市对外展示的一张绿色名片

    2025-07-15 17:21:46

  • 天津全面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体系设立“路长制”促进“路长治”

    2025-07-15 17:21:46

  • 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第01版要闻20220801期济南日报

    2025-07-15 17:21:46

  • 省政协召开十三届二次主席会议张义珍主持并讲话

    2025-07-15 17:21:46

  • 北京大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025-07-15 17:21:46

  •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新机实装亮相课堂教学

    2025-07-15 17:21:4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