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终年不见阳光的海洋深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生命体如何获得能量?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最新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 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7月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拍摄的图片。研究团队 供图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牵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已获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执行委员会批准。研究团队 供图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刘阳禾】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Vl9xgBx"></kbd><del id="rbUrz03g"></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0BQOasN"></b>
  • 【绿色中国】“头疼河”变形记
  • 国合署负责人会见土、叙大使通报紧急援助举措
  • �
查看更多

《亚洲国产乱伦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发布时间:2025-08-01 16:43:03 羞答答传媒免费直播 来自湖南

沈晓明会见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华大使周浩黎战略竞争加剧乌克兰战争加剧了世界大国之间的分裂和对抗。  在最大容量可达600人的多功能厅,随意变化的座椅和隐藏在地板下面的升降桌椅,可转换为8种不同的舞台类型,如传统的镜框式舞台、T型台、三面座席式舞台或天桥式舞台等。白马山隧道是全线重难点工程,全长13407米,隧道有瓦斯、岩溶、浅埋、暗河、涌水等不良地质。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639624
举报
热点推荐
  • 中央媒体看辽宁丨鞍山:狠抓项目建设力争固投冲刺510亿元

    2025-08-01 16:43:03

  • 辽宁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2025-08-01 16:43:03

  • 南京理工大学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流标公告

    2025-08-01 16:43:03

  • 2022时尚产业观察:多点发力坚韧前行

    2025-08-01 16:43:03

  • 积极布局权益市场保险资管加入“自购阵营”-相关动态

    2025-08-01 16:43:03

  • 安徽发放长三角首张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证书

    2025-08-01 16:43:03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