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张子怡】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hDLxVuM"></kbd><del id="fYyNdkz"></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Md6xvSd"></b>
  • 中超联赛新政:恢复主客场制取消U23球员政策
  • 及早除“幽”胃肠无忧
  • “新年计划”投下“信任票”:法籍副总裁“在中国,为世界”
查看更多

《男生的坤坤插进女生》

发布时间:2025-08-01 21:01:23 人与人交配视频 来自湖南

中央气象台:中东部大范围雨雪天气今起减弱收缩据了解,该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用地约706亩,包括洁净、组装、配料、无尘、恒温、干燥等车间。证券时报记者苏可近年来,外资投行加快布局中国资本市场。而疫情前同期,这一比例分布为:80后44%、70后21%、90后21%、60后8%——90后及00后在疫后出境游中起势最快。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210550
举报
热点推荐
  • 中国公羊救援队在土耳其地震废墟搜救出一名67岁男子男子-滚动新闻

    2025-08-01 21:01:23

  • �

    2025-08-01 21:01:23

  • 新华全媒+新华社记者独家探秘“量子大脑”

    2025-08-01 21:01:23

  • 国民党义务副秘书长蔡正元:“疑美论”为什么在台湾高涨?

    2025-08-01 21:01:23

  • 陕西两法院被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2025-08-01 21:01:23

  • 卷土重来未可知中国女队晋级4×100米接力决赛

    2025-08-01 21:01:23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