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张子怡】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soCEh"></kbd><del id="OMO1DFm"></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DdT8M"></b>
  • 四川成都市:建立健全“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激励机制&nbsp;建强村党组织头雁队伍
  • “冷资源”拉动“热经济”&nbsp;北京首钢园打造新时代城市新地标
  •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奋进新征程&nbsp;&nbsp;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查看更多

《相泽南番号》

发布时间:2025-08-01 14:36:19 b站直播有回放吗 来自湖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该怎么学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9日在北京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大部分谈判不但涉及实质性问题,也涉及象征性问题。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243860
举报
热点推荐
  • 吴汉圣同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办公室党支部集体学习

    2025-08-01 14:36:19

  • 陕西省领导活动报道集

    2025-08-01 14:36:19

  • 共青团中央召开深化改革动员部署会

    2025-08-01 14:36:19

  •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多网融合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25-08-01 14:36:19

  • 宁夏贺兰:小小樱桃红艳艳&nbsp;钱袋鼓起大家赞

    2025-08-01 14:36:19

  • 粤港澳教育合作走深走实

    2025-08-01 14:36:19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