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张子怡】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3dmgnit"></kbd><del id="I4B0FZ"></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13QPt"></b>
  • 省数据资源管理局:提升数字化便民利企服务能力
  • 2023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英启动
  • 东西问丨沈卫荣:如何理解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制度?
查看更多

《麻豆工作室传媒视频免费》

发布时间:2025-08-01 23:25:07 骚射 来自湖南

第一视角游览泰晤士河”  阿根廷莫雷诺冰川——  近距离感知冰川之美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坐落于阿根廷南部的卡拉法特,公园内冰川大多发源于南巴塔哥尼亚冰原,是第四纪冰川在南美洲留下的最广泛遗迹。细则规定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包括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职工医保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统筹。扬州市蓝天救援队队长张昀路与队员戴小冬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6816975
举报
热点推荐
  • 第二届中日韩碳中和论坛成功举办&nbsp;

    2025-08-01 23:25:07

  • 促转型融合多地发展数字经济再发力

    2025-08-01 23:25:07

  •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2025-08-01 23:25:07

  • 关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修订意见和建议的公告

    2025-08-01 23:25:07

  • 安庆宜秀综合一支部开展“新春会员互访”活动

    2025-08-01 23:25:07

  • 人民日报:喜乐庆元宵通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进建设者之家

    2025-08-01 23:25:07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