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张子怡】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ikoeyz"></kbd><del id="yJl1qeyp"></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3C1jZM0"></b>
  • 中国记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中共把人民放在施政核心位置
  • 一见·@志愿者,总书记宁夏考察提到了你
查看更多

《抖音直播pk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5-08-01 19:56:20 渴了就喝水别扒拉我腿 来自湖南

蝗虫触角让嗅探机器人更加灵敏虽然都是在华为概念下,但两家巨额亏损都有各自的原因。图源:新华社叙利亚急需重型装备和消防车清理废墟讲述者:人民日报驻叙利亚记者薛丹此次震中靠近叙利亚北部,拉塔基亚省、阿勒颇省、哈马省和塔尔图斯省受灾最严重。视频中的人物,他们都是“武汉楷模”,是无数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的代表。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515356
举报
热点推荐
  • 从“农村分红”看浙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富

    2025-08-01 19:56:20

  • “迎新春购美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消费节来了

    2025-08-01 19:56:20

  • 法国专家:“中国经济追赶型增长仍有空间”

    2025-08-01 19:56:20

  • 贵州福泉:“五位一体”抓实非公“党建联盟”&nbsp;赋能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2025-08-01 19:56:20

  •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M全面进入型号取证试飞阶段

    2025-08-01 19:56:20

  • 警惕!又有人被骗了!

    2025-08-01 19:56:20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