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领衔揭秘深海生存之道:化学反应取代光合作用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所)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太平洋西北部最深9533米处的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为生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见解。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项揭秘深海生存之道的重要生态学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彭晓彤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30日夜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研究团队介绍说,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体,需要适应并以不同方式获取能量。基于化学合成的种群从化学反应而不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中获得能量。这类种群发现于深海流体活动区域,那里的海底会渗出硫化氢和甲烷这类化学物质。海斗深渊是最深海洋的一部分,但其绝大部分仍未被探索。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一次载人深潜的科考任务,发现化学合成生命在海斗深渊繁荣生长。该任务的覆盖长度为沿太平洋西北部千岛-堪察加和阿留申海沟逾2500千米,覆盖深度从5800米到9533米。

本次研究在海沟底部发现能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的管状蠕虫和软体动物。(研究团队供图)

  这次在海斗深渊发现的种群主要为管状蠕虫以及双壳类软体动物,这些动物利用构造板块断层渗出的硫化氢和甲烷合成有机质。进一步分析显示,断层渗出的甲烷产自沉积物中发现的有机质的微生物过程。

  研究团队总结认为,这类深海种群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普遍,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从海洋表层沉降的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完)

【编辑:张子怡】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crpX5y"></kbd><del id="dAP1p"></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JHzQt"></b>
  • 全球连线中国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是动力、是机遇——伊拉克共产党总书记法赫米谈中国奇迹和制度优势
  • 如何激发孩子们“刻在基因里”的科学好奇心
  • 福建漳州市总工会推动权益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查看更多

《巧克力棒进入甜甜圈》

发布时间:2025-08-02 08:12:18 1024视频黄 来自湖南

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奋进新征程&nbsp;&nbsp;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但现在看,AI好像已经显得比人更聪明了,是这样吗?杜雨:我在撰写新书时就曾用ChatGPT辅助写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助力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产品冷链物流等规划建设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出版物互联网销售、网络文化经营等,由朱申申、尹鹏分别持股85%、15%。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653797
举报
热点推荐
  • 轧钢工人牛国栋的创新之路

    2025-08-02 08:12:18

  • 新华全媒+丨VR视角领略“中国桥梁博物馆”之美

    2025-08-02 08:12:18

  • 胡某宇事件诸多细节披露

    2025-08-02 08:12:18

  • 《美在东方》《艺术之美》(上集):传统艺术是“中国式”浪漫的独有表达

    2025-08-02 08:12:18

  • 2022年工行承销债券为实体经济融资超2万亿元——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25-08-02 08:12:18

  • 甘肃:税收大数据“牵线”助企“补链强链”

    2025-08-02 08:12:18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