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法院新收行政案件5.2万余件 同比下降6.17%

  中新网济南7月31日电(周艺伟 梁犇)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级高级法官黄伟东31日表示,2024年,该省法院新收各类行政案件52881件,同比下降6.17%。其中,新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23021件,同比下降9.30%;二审行政诉讼案件9716件,同比上升1.58%;申诉申请再审案件3377件,同比下降8.92%;非诉执行审查案件16767件,同比上升11.33%。

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昌进 摄

  当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山东法院行政审判白皮书》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典型案例。

  “2022年至2024年,山东一审行政案件收案数分别为2.64万件、2.54万件、2.30万件,连续两年下降,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取得良好成效。”黄伟东介绍说,同期山东行政复议机关收案数分别为1.67万件、2.54万件、4.56万件,呈逐年上升态势,并超过行政诉讼一审收案数量,反映出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

  黄伟东称,新收一审行政案件中,“公安”类、“城建”类、“资源”类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0.65%、12.37%、19.59%,相关领域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升;“市场监管”类案件同比增长7.38%,投诉举报案件占比较大,消费维权、“职业打假”等现象较为活跃。

  “2024年,山东法院共受理非诉行政行为申请执行案件16767件,同比上升11.33%,合法行政行为执行得到有力司法保障。”黄伟东表示,山东法院加大对涉企非诉执行案件的审查力度,防范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2024年结案14934件,其中裁定准予执行案件13273件,准予执行率88.87%,同比下降2.73%。

  当前,行政诉讼“一人多案”“一事多案”的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增加当事人诉累,也使矛盾纠纷难以得到快速有效解决。对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王海燕建议称,当事人要围绕核心争议收集证据、提起诉讼,同时注意起诉期限、遵循复议前置规定等,尽量明确争议涉及的行政机关。此外,当事人可优先通过行政复议、行政争议诉前和解、行政机关内部纠错等程序处理争议,既能提高解纷效率,也能为行政诉讼固定证据。(完)

【编辑:李岩】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bh7rxgI"></kbd><del id="WjX0eh"></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p8zsR8W"></b>
  • 春季流行性感冒高发儿童流感得做好这4点来应对!-中际脑病医院
  • 《安徽省自建房屋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
  • 南宁出台38条措施促消费
查看更多

《老牛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视频》

发布时间:2025-08-01 14:53:16 狠狠爱视频免费看 来自湖南

就聊十分钟汤加火山爆发相当于1000颗原子弹爆炸会如何影响地球  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学习  甘肃省卫生厅工作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科教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科教文卫办公室副处级秘书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文教处处长(其间:兰州大学经济法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挂职)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其间:北京大学与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培养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学习)  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州政府党组成员  临夏州委常委、副州长、州政府党组成员、临夏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临夏州委常委、临夏市委书记  甘肃省体育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退休参考消息网12月23日报道据台湾中央社12月22日报道,台湾中研院经济所22日公布经济预测,考虑到全球景气降温,拖累台湾外贸与投资表现,预期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都无法保3,估计2023年仅%,为所有智库中最悲观的,且预测明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增长仍高于2%。  双胞胎哥哥艾哈迈德·埃尔巴伊是加济安泰普省首名获救灾民。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6589313
举报
热点推荐
  • “车让人人守规”今天你在斑马线前礼让了吗?

    2025-08-01 14:53:16

  • �

    2025-08-01 14:53:16

  • 大港油田储气库群采气量累计突破300亿立方米

    2025-08-01 14:53:16

  • 1月28日至30日海南最低气温或低于5℃

    2025-08-01 14:53:16

  • 不透光烟度计的清理方法

    2025-08-01 14:53:16

  • 为了群众生活亮堂堂-相关新闻

    2025-08-01 14:53:1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