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修的房间里,空调水电一应俱全,窗外是大型商业中心,不远处有新建成的小学,楼下是晋安区两岸社区交流中心。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 郭超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的《中国生态警务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26日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生态犯罪呈现出跨国化、复杂化的特点,这促使国际的执法协作全方位升级。
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生态警务研究团队联合浙江湖州等11个具有地域代表性和职能典型性的公安实战部门共同编制。报告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生态警务的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了各地有关部门在环境犯罪侦查、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协同治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警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展望,深度解码地方生态警务创新实践,系统呈现我国生态警务建设最新成果,生动勾勒出中国生态警务实践图谱。
报告指出,在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浪潮席卷之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时代命题,生态警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警务模式应运而生。
回顾发展历程,我国生态警务建设走过了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的奋进之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公安机关联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构建起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执法机制。
报告称,生态警务执法实践战果显赫。我国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打击破坏环境与资源类犯罪,重点针对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盗伐林木、污染环境等犯罪行为,通过“昆仑”“长江禁渔”“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高压态势。202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侦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4.8万起,侦办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案件3900余起。
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生态犯罪呈现出跨国化、复杂化的特点,这促使国际的执法协作全方位升级。国际刑警组织和区域环境执法联盟积极行动,致力于搭建实时共享的犯罪情报数据库。借助这一数据库,各国警方能够及时交流电子垃圾非法倾倒、海洋非法捕捞等复杂案件的线索;通过统一执法标准,突破司法差异带来的障碍,让犯罪者无处遁形。
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负责人介绍,该报告是公安大学打造“公共安全领域系列蓝皮书”品牌中编制发布的首部蓝皮书。当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完) 【编辑:曹子健】
现场苟瀚中也是分享了他接下来计划,在今年年底他会有一张完整的专辑给呈现给大家,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张专辑,让我们一起期待他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给大家吧!据悉,接下来11月1日-11月11日在龙湖杭州滨江天街、大连开发区万达广场,在龙湖常州龙城天街都将举行《失恋留声机》线下活动,苟瀚中也将分别于11月3日、11月10日、11月11日去到现场,让我们与苟瀚中不见不散吧!。
- 今日热点
- “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和“涉农政策类网络谣言整治”举报专区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就业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
- 流量与“留量”——东北寻“粮”策系列谈之三
- 游戏世界的“一纸文书”,谁说了算?
- 五人一台戏,有情有趣《蝴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