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普通居民的住房一般是三、四层小楼,影响不大,但我住的是高层,屋子里吊灯晃动剧烈。
中新网三亚10月28日电 (孔秀)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消息,10月27日,依托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顺利返回三亚。“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中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今年7月22日,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历时98天,航行15000余海里。期间,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冰区航行1989海里,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中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并与“奋斗者”号进行了水下协同作业,完成了双潜器定位搜索、标志物互换、水下运动拍摄等。
特别是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奋斗者”号在29天中完成32个潜次,潜次平均水中时间大于9小时,平均海底作业时间大于6小时,最大下潜深度5277米。深潜作业经历了极昼、极夜、融冰期和结冰期,克服了低温、大风困难。
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探索三号”母船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和应用价值,实现了一系列极区深潜科考作业的船载/潜载国产技术的突破。基于此,科考队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北极超慢速扩张背景下加克洋中脊海底地质过程、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同时,科考队建立了极区极端环境下“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规程,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在海冰不断漂移的恶劣环境中实现了精准导引、安全上浮,大大增加了极区载人潜水器海底作业时间的范围,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极区载人深潜科考队伍,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本航次纳入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共有来自1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8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完)
【编辑:苏亦瑜】另外,港口库存的走向将是市场供需转向的重要指标,它将影响乙二醇估值修复空间大小及延续时间的长短。。
- 今日热点
- 文艺星开讲 “80后”王蒙:我以我笔荐轩辕
- “用心演好每个角色”(为梦想奔跑)
- 第43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交接正式开始执行护航任务
- 程学源出席“侨连五洲·七彩云南”——第18届东盟华商会并致辞
- 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
- 硬核!山东舰三年有50多项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