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队圆满完成北极载人深潜任务

  中新网三亚10月28日电 (孔秀)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消息,10月27日,依托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及“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执行北极载人深潜任务的科考队顺利返回三亚。“奋斗者”号在北极共完成了43个潜次作业任务,并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水下联合作业,创新了中国双载人潜水器水下协同作业模式。

图为2025年9月,“探索三号”在北极密集冰区破冰航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供图)

  今年7月22日,北极载人深潜科考队从三亚出发,会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共赴北冰洋海域执行深潜任务,历时98天,航行15000余海里。期间,科考队在北冰洋作业56天,冰区航行1989海里,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和试验。“蛟龙”号载人深潜团队完成了中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并与“奋斗者”号进行了水下协同作业,完成了双潜器定位搜索、标志物互换、水下运动拍摄等。

  特别是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科考队进行了国际上首次加克洋中脊的载人深潜科考,“奋斗者”号在29天中完成32个潜次,潜次平均水中时间大于9小时,平均海底作业时间大于6小时,最大下潜深度5277米。深潜作业经历了极昼、极夜、融冰期和结冰期,克服了低温、大风困难。

图为2025年9月,“奋斗者”号在北极密集冰区被起吊出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供图)

  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和“探索三号”母船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和应用价值,实现了一系列极区深潜科考作业的船载/潜载国产技术的突破。基于此,科考队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北极超慢速扩张背景下加克洋中脊海底地质过程、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同时,科考队建立了极区极端环境下“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规程,开创了在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在海冰不断漂移的恶劣环境中实现了精准导引、安全上浮,大大增加了极区载人潜水器海底作业时间的范围,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极区载人深潜科考队伍,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进行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

图为2025年9月,蛙人在北极密集冰区回收“奋斗者”号。(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供图)

  本航次纳入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共有来自1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8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完)

【编辑:苏亦瑜】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qJGfpZI"></kbd><del id="G3j665"></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ItAR53aZ"></b>
  • 努力开创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新局面
  • 【二十芳龄风华正茂——在英中资企业负责人对话录】⒗&nbsp;李京杰:&nbsp;中国“凤凰”勇担当援战疫
  • 关于《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查看更多

《黄瓜麻豆视频在线》

发布时间:2025-10-29 07:01:09 聂小雨多人运动5分33秒哪里看 来自湖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焦小平被查此次培训邀请有关领导、行业专家围绕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进行授课,课程包括如何加快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网络举报一体化机制,互联网管理政策法规解读,如何发挥互联网联动辟谣机制作用打造辟谣平台,一体化机制建设经验分享与交流等。当然,秋天的紫金山到处都是美,这里就不再罗列了。在今天(9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在回答土耳其和叙利亚近日发生强烈地震,当地有没有中方企业人员受到影响的问题时,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目前暂未收到中资企业人员伤亡报道。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082228
举报
热点推荐
  • 普利策奖得主调查文章揭美国政府炸毁“北溪”管道俄外交部:美应对此作出回应

    2025-10-29 07:01:09

  • 林地旅行地中国国家地理网

    2025-10-29 07:01:09

  • 专家解读|推动深度合成服务综合治理促进深度合成技术安全发展

    2025-10-29 07:01:09

  • 夫妇后悔送养女儿寻女30年,为何引争议?

    2025-10-29 07:01:09

  • 消费复苏有“后劲”多地出台新举措强化政策支撑

    2025-10-29 07:01:09

  • 多家航司将停售低价机票?民航局回应

    2025-10-29 07:01:09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