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专家共探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

  中新网贵阳10月29日电 (记者 杨茜)29日,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

  与会海内外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围绕“全球视野下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主题,结合自身艺术实践和研究作交流发言。

  求同存异是各类文化相互欣赏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彭锋认为,各民族的文化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不仅能保持文化活力,而且能增强欣赏价值。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倡导文化欣赏,避免文明冲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香港中乐团行政总监钱敏华分享了香港中乐团通过乐团的跨界合作与创新,用中国乐器“笙”与西方管风琴合奏,既体现“东西文化荟萃”的城市特色,又为国际观众呈现中乐新形态。乐团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演出,让国际观众看到中乐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的融合能力。

图为论坛主题发言环节。杨茜  摄

  “创作者既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传统文化精髓,又要秉持开放包容、以国际视野和世界共通的语言,精准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气质,激发各国人民的情感共鸣。”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以《河西走廊》等优秀纪录片为例,从“核心理念”“叙事策略”“美学建构”等三个层面,深刻阐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化表达是“向内深耕”与“向外延展”的有机结合。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澳门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庆认为,当前国际传播要推进“三个转变”,即从政治叙事到生活情感共鸣、从单一主体传播到多元网络传播、从表层文化展示到深层价值传递。

  “要守正,才能创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和而不同’的转化、借用、衍生、丰富化的革新。”台北艺术节总监、导演李立亨认为,在网络科技与AI飞跃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助力与挑战一样大。利用AI时代带来的便利性,也要避免被虚拟性给颠覆掉文化的本质。

  与会专家、学者、艺术家围绕文明的多样与交流、融合与共生,聚焦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直面科技与艺术融合对文化传承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反映了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对于全球视野下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的深入思考和艺术实践,展现了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完)

【编辑:于晓艳】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JvIMH"></kbd><del id="k45CO6SB"></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aPSjC"></b>
  • 当好领头雁作好真表率——各部队加强对“关键少数”监督的一组见闻
  • 人手必备新型电子榨菜《开工了!新生活》为快乐充电
  • “两学一做”系列辅导之二:如何学好党章
查看更多

《河豚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5-10-30 06:59:47 妈妈的朋友奇优影院 来自湖南

驻日美军基地检测出有害物:含量超标或已流入大海3、和谐“惠民”。另外,三六零在2月7日、2月8日均被沪股通专用席位净卖出。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进步,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价值是巨大的。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5353298
举报
热点推荐
  • 数字化手段助推宁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5-10-30 06:59:47

  • 新春走基层丨大同年大不同

    2025-10-30 06:59:47

  • �

    2025-10-30 06:59:47

  • 国际观察:凛冬已至&nbsp;美国盟友表现令欧洲寒心

    2025-10-30 06:59:47

  • 辽宁省疾控中心专家解读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

    2025-10-30 06:59:47

  • 科技赋能文物添彩(快评)

    2025-10-30 06:59:47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