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42次南极科学考察从上海启航 《前田由美》一是数实融合趋势加速,传统产业都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求高质量发展。《前田由美》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中新网上海11月1日电 (陈静 宫兴)1日上午,“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离开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奔赴南极,执行中国第42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
上海边检总站外高桥边检站实行“窗口前置+一站办结”便利举措,助力“雪龙”号、“雪龙2”号及人员高效通关。
1日上午,“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离开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奔赴南极。宫兴 摄
据悉,中国第42次南极科学考察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船共同保障,共有来自国内80余家单位的500余名队员参加,并邀请来自泰国、智利、葡萄牙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重点开展推进秦岭站配套设施建设与系统优化、持续实施南极多领域综合调查观测、开展重大研发项目和国产装备技术的新应用等三项工作,预计于2026年5月完成任务后返回国内。
外高桥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宋巍介绍:“早晨8点,我们就来到基地码头,分为两组分别登上‘雪龙’号、‘雪龙2’号,将查验窗口前置至船舱,用时不到1小时,为‘雪龙’号、‘雪龙2’号及500余名科考队员、船员‘一站办结’出境边防检查手续,助其高效通关。”
“边检机关把查验窗口‘搬’上船,让科考队员在船上就轻轻松松办理完成了出境手续,不用在窗口、码头之间来回奔波,省时、省力又省心。”船舶代理人缪志浩表示。(完)
【编辑:刘欢】他指出,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优势,以古籍资源的数字化、文本化、知识图谱化建设为突破口,继续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古籍内容的揭示程度。
原标题:浦东新区法规新进展:创新知识产权“快保护”规范非现场执法 新华社上海10月28日电(郭敬丹、张晋川)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领域非现场执法规定》,均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
”(责编:罗知之、高雷)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推荐阅读 。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
- 今日热点
- 中新网原创专题节目《中国风》
-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 看图学习丨开局之年第一课 总书记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
- 绿心公园工业遗存变身网球酒店
- 一座桥带来的山村巨变【4】
-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