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秋天,笔者为淮安筹备纪念周恩来百岁诞辰的事,赴京到朝阳区三里屯拜访曾当过周恩来的保健护士、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不久的郑淑芸女士。
中新社厦门10月30日电 (林永传)30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展会共设置12个台湾地区主题馆。
展会总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设1个文旅产业综合成果展和两岸文博IP授权展、工艺精品展、数字视听展、创意设计展四大主题展区。330多项论坛、推介会、路演展演等配套活动同期在主展馆及各区分会场亮相,全方位展示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两岸文化交流成果。
展会共设置12个台湾地区主题馆,200多个来自台湾的机构、行业协会、品牌企业,以及500余位台湾地区专家学者、工艺大师、专业客商、台青代表参展参会,集中展示台湾茶、漆艺、少数民族工艺、设计IP、文旅消费品等多元内容。
“台湾大师工艺馆”汇集了包括大漆、玉石、雕塑、陶瓷、玻璃和茶器等领域28位台湾工艺大师杰作;“两岸工艺精品展”呈现了两岸工艺名家匠心之作;“台湾潮流文创展”呈现20余位知名青年主理人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首次打造的“台湾Z世代融创馆”展示台湾青年在生活美学及科技艺术领域的作品;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展在原有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文创设计基础上,融入AI文创设计、智能文创等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设计内容;“闽台民艺传承特展”通过经典艺术品展演及大师艺术对话等形式,展现传统木偶戏当代魅力与两岸匠人精神的传承创新。
展会首次设立“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成果展”,邀请10余位台青和大陆居民共同演绎乡建乡创故事;金门馆连续十六年在该展会呈现,围绕历史语言、岛屿风貌与在地符号,生动呈现闽南语发展渊源。
本届展会首设数字视听展区,展示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创造新价值的最新实践。在展会现场,观众可体验许多前沿技术应用于文旅领域的新产品、新场景。(完) 【编辑:陈海峰】
冬去春来,岛内期盼两岸交流“春暖花开”的呼声日渐高涨,普遍要求民进党当局别再以疫情为借口阻挡两岸交流,尽快撤除对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合作设置的障碍。。
- 今日热点
- 税费服务不见面“问办协同”更方便中安在线阜阳频道
- 昌都市2022年“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 从《狂飙》拍摄地——江门看“中国第一侨乡”独特气质
- 湖南临武:香芋上市走俏粤港澳市场
- “芯片荒”持续蔓延:韩国4月新车注册登记量同比减少逾10%
 
		
		
			
				
				
			
		
		
			
				
			
		
		
		
		